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及其治療

是腦膜炎雙球菌所致的化膿性腦膜炎, 簡稱流腦, 由呼吸道傳染, 冬春多見, 15 歲以下兒童多患。
臨床表現:潛伏期1~7 天, 起病急, 高熱、頭痛、煩躁, 噴射性嘔吐, 皮膚有出血點, 或有腦膜刺激征。 嬰兒則表現嗜睡或易驚等精神異常。 尖叫, 兩眼凝視, 或見驚厥, 拒乳, 皮膚出血點, 頸有抵抗及腦膜刺激征。
其中暴發型最危重, 分三型:
1.敗血症休克型:以感染性休克為主, 皮膚大量瘀點、瘀斑, 迅速增多, 融合壞死, 顱內壓增高, 但腦膜刺激征不一定明顯, 腦脊液可正常, 血培養陽性。
2.腦膜腦炎型:顱內壓增高, 反復抽搐, 昏迷, 嚴重者有腦疝。
Advertisiment

3.混合型:上兩者皆有, 可同時或先後出現, 為最嚴重一型。
化驗:
1.血白細胞增高至20~40×l09/L 中性粒細胞明顯升高。
2.出血點壓片檢查, 可找到腦膜炎雙球菌。
3.可疑患者作腰穿檢查, 腦脊液外觀混濁, 壓力高, 蛋白增加, 糖及氯化物減少或消失, 白細胞數1000 個×106/L 以上, 中性粒細胞占多數, 腦脊液直接塗片可找到病原菌。
4.咽拭培養及血培養陽性率高。
中醫認為此病屬“疫毒”範疇, 因多見春天發病, 故又多屬“春溫”。 疫毒之邪, 夾春天初發之氣, 初及肺衛, 旋即入營入血, 或逆傳心包, 內肝經, 毒焰囂張, 至危至重。
(一)中醫辨證治療
1.衛氣同病。 主證:發熱惡寒, 頭項強痛, 嘔吐, 心煩或嗜睡, 皮膚散在瘀點, 嬰兒囟門隆起, 舌邊尖紅, 苔黃, 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 辛涼解表。
Advertisiment

方藥:銀翹散加減。
銀花10 克, 連翹12 克, 板藍根12 克, 葛根12 克, 石膏15 克, 山枝8克, 知母8 克, 黃連5 克, 黃芩10 克, 薄荷6 克(後下), 丹皮6 克, 蘆根15 克。
方解:銀花、連翹、山枝、黃芩、知母、板藍根、丹皮均為清熱解毒及有抗腦膜炎雙球菌的作用;葛根可緩解頸項強痛;丹皮清熱涼血, 降低毛細血營通透性, 減輕瘀斑。
2.氣營兩燔。
主證:高熱、煩躁、頭痛, 嘔吐, 頸項強硬、神昏譫語, 或有驚厥, 皮膚粘膜有廣泛瘀斑, 舌質紅絳, 苔黃或少苔, 脈細數或洪數。
治法:清熱解毒, 涼血化斑。
方藥:清瘟敗毒飲加減。
犀角3 克(先煎), 銀花10 克, 連翹10 克, 石膏15 克, 大青葉12 克, 板藍根12 克, 知母8 克, 生地10 克, 玄參10 克, 丹皮8 克, 竹葉10 克,
山枝10 克, 黃連5 克。 加紫雪丹沖服。
方解:清瘟敗毒飲清熱解毒, 涼血救陰。 凡一切熱疫之證,
Advertisiment
因熱毒火邪充斥內外, 氣血兩燔, 變見諸證者均宜加減治之。 加入銀花、大青葉、板藍根增強清熱解毒作用。
3.閉症:腦膜腦炎型。
主證:高熱、煩躁不安, 反復驚厥, 項強, 四肢強直, 手足雖冷, 但面紅氣粗, 神昏不清, 喉間痰鳴, 呼吸不勻, 皮膚發斑, 舌紅絳少津, 苔黃厚, 脈弦滑數, 指紋紫滯。 治法:清熱解毒, 開竅熄風。
方藥:清瘟敗毒飲合羚角鉤藤東加減。
羚羊角骨12 克(先煎), 大青葉12 克, 黃連5 克, 黃芩8 克, 石膏15克, 知母8 克, 郁金8 克, 紫草10 克, 全蠍5 克, 僵蠶5 克, 地龍5 克, 鉤藤12 克。
方解:大青葉、黃連、黃芩、石膏、知母、紫草清熱解毒, 涼血化斑;羚羊角、鉤藤、郁金、全蠍、僵蠶、地龍開竅熄風。
4.脫證:流腦休克型。
主證:病情急劇變化, 面色青灰, 四肢厥冷, 皮膚紫斑成片, 神志模糊, 口鼻氣粗,
Advertisiment
指甲、唇青紫。 舌紅少苔, 脈微細弱欲絕。
治法:益氣固脫, 回陽救逆。
方藥:獨參湯, 參附龍牡湯等。
人參5 克(另燉), 熟附子5 克, 乾薑1.5 克, 炙甘草5 克, 龍骨20克, 牡蠣20 克, 肉桂2 克, 五味子5 克。 方解:附子、乾薑、炙草等四逆湯以回陽救逆, 加入參、肉桂補氣助陽, 挽垂絕之陽氣;龍骨, 牡蠣、五味子固斂陽氣, 聚耗散之元陽。
(二)西醫治療
1.磺胺嘧啶為首選藥, 150~200mg/kg/d, 加等量碳酸氫鈉, 分4 次口服, 療程5~7 天。 首劑量用全日量1/3, 如病情重, 不能口服者, 可用磺胺嘧啶溶液肌注。
2.青黴素:用15 萬至20 萬單位/kg/d, 分4~6 次肌注或靜滴, 如與磺胺藥合用時, 用3 萬至5 萬u/kg/d, 分2~4 次肌注。
3.氯黴素:對磺胺、青黴素過敏或耐藥者可選用50~80mg/kg/d, 成分4 次口服, 口服3~5 天, 不超過7 天。
4.有感染性休克及腦水腫時, 要對症積極搶救。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