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消除孩子入園的恐懼心理

案例一:

初秋的早晨, 陽光明媚, 孩子們和家長一起, 三三兩兩地來到了幼稚園, 一會兒, 幼稚園裡熱鬧起來, 說話聲、歡笑聲匯成了一首與眾不同的美妙音樂。 突然, 在這美妙、和諧的音樂聲中, 傳來了一陣刺耳的哭叫聲:“我要回家, 我不上幼稚園”, 這刺耳的哭叫, 既打破了音樂的和諧, 也讓人心頭一顫, 原來是小一班的雷雷小朋友雙手緊緊拽住媽媽的衣服不讓媽媽離去, 哭鬧著不願意上幼稚園。

案例二:

午睡的時間到了, 小二班的孩子們安靜地來到午睡室, 在老師幫助下, 脫好衣服, 蓋上被子, 安靜地午睡了,

Advertisiment
一會兒, 大多數小朋友進入了夢鄉。 這時, 老師聽見小宇怯怯地說:“老師, 我要尿尿”, 於是老師帶著小宇來到衛生間。 尿完後, 小宇躺下了。 過了一會兒, 又傳來了小宇要尿尿的聲音, 老師又讓他去了, 他只尿了幾滴。 就這樣, 每隔幾分鐘, 小宇都會要尿尿, 在整個午睡的時間裡, 前後共尿了十多次。

教育反思:

以上部分幼兒在園的現象, 心理學上叫做“分離焦慮”現象。 所謂分離焦慮, 是指幼兒與自己的親人分離形成的煩躁、憂傷、緊張、恐慌、不安等情緒。 “分離焦慮”源于孩子對父母的依戀行為, 這是幼兒入園適應的最大障礙。 幼兒從出生起, 逐漸發展和形成了對父母或其他養護者的依戀, 依戀的對象成為幼兒安全的象徵, 是幼兒得以信任、依賴的人。

Advertisiment
因為孩子對撫育者已形成了固定的依戀關係, 他們已懂得撫育者(一般是父母)在自己身旁, 是自身安全和各種需要得到滿足的根本保證。 當依戀物件突然不在幼兒的視線之中時, 他會努力去尋找, 找不到時便會不安地哭鬧起來。 在不同的情景中, 依戀物件對幼兒的意義不同:處於自己較為熟悉的環境中時, 大多數幼兒不太在意是否能看到依戀物件, 而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 依戀物件是否在場或是否在幼兒的視線之內, 對幼兒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 在沒有建立起新的依戀(對教師的社會依戀不能替代父母的依戀)之前, 幼兒對自己親人的依戀情感仍然是強烈的。 而且從家庭到幼稚園, 幼兒的生活發生了重大變化。
Advertisiment
在家庭中,

幼兒往往是中心, 尤其是獨生子女。 同時幼兒的自我中心特點也十分突出。 他們沒有群體生活的經驗和概念, 對於群體生活感到陌生, 這是幼兒入園不適應的重要因素。 正因為如此, 孩子初次入園, 來到陌生的環境和人群面前, 就會覺得失去了安全感, 感到恐懼, 因而緊纏父母不願離開, 大聲哭鬧, 有的孩子甚至會表現出生理上和種種不適, 如頭痛、肚子痛、尿頻等現象……研究表明, 幼兒對其親人的依戀程度越高, 因分離而產生的焦慮程度也就越嚴重。

教育策略:

1、幫助幼兒作好入園準備。 為了使幼兒能消除入園的恐懼心理, 家長在孩子入園前, 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多帶孩子接觸家庭以外的世界,

Advertisiment
在孩子開學前多帶孩子到新幼稚園去參觀、玩耍, 使幼兒對陌生的環境不再害怕。 多和上幼稚園的孩子接觸, 聽孩子說幼稚園的事, 家長在家中可以和孩子玩"幼稚園"遊戲。 鼓勵孩子出去交往, 家長可以採用放出去、請進來的方法, 鼓勵孩子與陌生人交往, 尤其是和同齡的小夥伴玩, 以培養他們的交往能力和樂群性。

2、積極配合。 孩子入園後, 如果時間允許, 前幾天家長可以多陪孩子一會兒, 當他在遊戲中玩得高興時再離去。 另外, 家長可根據幼稚園的作息制度來安排孩子的生活, 使孩子的生物鐘能和幼稚園的作息時間吻合, 培養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等, 以便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

Advertisiment
以便孩子更容易地適應幼稚園的生活。

3、以積極的言行影響幼兒

俗話說“言傳身教”, 父母特別是祖父母可能對孩子上幼稚園不放心, 並在言行中有意無意地流露出來, 孩子是很敏感的, 他會從大人的態度中感覺到幼稚園不是個有趣、安全的地方, 從而產生害怕幼稚園的心理, 拒絕進入幼稚園, 所以爸爸媽媽要不讓自己焦躁的心情影響孩子, 應當堅信:上幼稚園是孩子社會化的重要一步, 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多好處。 因此家長應在自己的言行中以積極的態度鼓勵孩子:“

幼稚園是一個快樂的地方, 有許多小朋友, 老師很愛他們”, 幫助孩子對教師產生好感和信任感, 形成安全感。 家長切記不可當著幼兒說:“看你這麼調皮, 送你到幼稚園去,叫老師好好收拾你”“你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稚園,讓老師把你關起來”“唉,到幼稚園你就沒這麼開心(自由)了”之類的話。其實孩子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只要我們給予適當的幫助,上幼稚園就會是一個快樂的事情。

4、持按時接、送孩子入園。

在入園初期家長要按時接、送孩子入園,沒有特殊原因,家長不能因一時“心軟”或一些不重要的原因而不送孩子入園,這樣會讓對幼稚園陌生感的時間增長,造成孩子不能很快適應幼稚園的集體生活。另外,家長還要按時接幼兒,不能讓孩子在入園後的前幾天裡感覺離開父母的時間過長,從而產生焦慮的心理,造成對幼稚園的恐懼,拒絕入園。

教你一招:

父母如何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入園的恐懼心理呢?那就多和老師交流,看看你的孩子是否在入園後有以下現象發生:(現象愈多,說明入園恐懼越嚴重)

1、入園時哭鬧,拉住家裡人不放手

2、在幼稚園裡特別乖,對老師的話言聽計從

3、入園後經常生病或有不明原因的肚疼、頭疼等情況

4、從不在幼稚園大便或經常將大、小便弄在衣服上

5、在園有尿頻的現象或腹瀉的現象

6、在園不和小朋友玩耍,不參加集體活動,表情淡漠

送你到幼稚園去,叫老師好好收拾你”“你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稚園,讓老師把你關起來”“唉,到幼稚園你就沒這麼開心(自由)了”之類的話。其實孩子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只要我們給予適當的幫助,上幼稚園就會是一個快樂的事情。

4、持按時接、送孩子入園。

在入園初期家長要按時接、送孩子入園,沒有特殊原因,家長不能因一時“心軟”或一些不重要的原因而不送孩子入園,這樣會讓對幼稚園陌生感的時間增長,造成孩子不能很快適應幼稚園的集體生活。另外,家長還要按時接幼兒,不能讓孩子在入園後的前幾天裡感覺離開父母的時間過長,從而產生焦慮的心理,造成對幼稚園的恐懼,拒絕入園。

教你一招:

父母如何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入園的恐懼心理呢?那就多和老師交流,看看你的孩子是否在入園後有以下現象發生:(現象愈多,說明入園恐懼越嚴重)

1、入園時哭鬧,拉住家裡人不放手

2、在幼稚園裡特別乖,對老師的話言聽計從

3、入園後經常生病或有不明原因的肚疼、頭疼等情況

4、從不在幼稚園大便或經常將大、小便弄在衣服上

5、在園有尿頻的現象或腹瀉的現象

6、在園不和小朋友玩耍,不參加集體活動,表情淡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