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孕期保健>正文

準媽媽的常見病——尿路感染

小穎妊娠7個月, 在妊娠4個月時, 曾患尿頻、尿急、尿痛, 被確診為膀胱炎。 她服了幾天抗菌藥后, 便很快痊愈了。 但不過三個月, 又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癥狀且伴有右側腰部疼痛, 發熱達40℃。 到醫院急診, 被診斷為急性腎盂腎炎。

膀胱炎、腎盂腎炎常是“一家人”

膀胱炎、腎盂腎炎都屬于泌尿道感染, 其病原體以大腸桿菌最為常見, 約占85%, 其他病原體為變形桿菌、糞鏈球菌、產氣桿菌等。 細菌絕大部分由尿道上行入侵, 對發病不久, 只有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癥狀者稱膀胱炎。 對出現高熱、腰痛癥狀者稱腎盂腎炎。

Advertisiment
但腎盂腎炎患者大多伴有膀胱刺激癥狀, 膀胱很少不受連累, 故統稱為尿路感染也是較合理的。

尿路感染 重女輕男

尿路感染的細菌感染途徑絕大多數是上行的, 在正常情況下, 尿道口上端1~2厘米處有少數細菌存在, 性☆禁☆交后細菌可進入膀胱, 經一晝夜繁殖, 細菌計數大大增加。
另一方面, 當尿道黏膜損傷或機體抵抗力降低時, 細菌會沿著尿道上升至膀胱→輸尿管→腎盂, 引起感染。 女性尿道比男性短得多, 故易發病, 女性尿路感染是男性的10倍。

準媽媽更易得尿路感染

妊娠期有一系列生理變化。
·輸尿管增粗、變長、屈曲。
·由于大量孕激素的影響, 平滑肌松弛, 輸尿管蠕動減少、減弱, 可使兩側腎盂、輸尿管中有尿液積滯。
·由于增大的子宮在骨盆入口處對輸尿管壓迫,
Advertisiment
更使尿液積聚增多, 在妊娠后期兩側腎盂、輸尿管中的尿液積聚量可達200毫升左右, 這叫生理性腎盂積水。
妊娠時子宮常向右旋轉, 右側輸尿管受壓機會較多, 故右側腎盂積水更為明顯。 這種生理改變, 60%的產婦在分娩2周后可恢復正常, 其余的人要在分娩12周后才恢復。
據研究, 3%的孕婦在排尿時由于膀胱收縮而使部分尿液逆流入輸尿管中。 另據統計, 約10%的孕婦可在尿液中檢出大腸桿菌。 故孕婦易患腎盂腎炎, 發病率約為1%~2%。 腎盂腎炎一般為雙側性, 如是單側, 則右側居多。

尿路感染的診斷

尿路感染的診斷通常根據尿液常規檢查和尿液細菌培養。
尿液常規檢查時, 每高倍顯微鏡視野的白細胞超過5個是重要的標志。
Advertisiment
但清潔中段尿細菌培養更為可靠。
按傳統的標準, 每毫升菌落數達到10萬才可確診為尿路感染。 目前則認為有腎盂腎炎癥狀的中段尿培養菌落數10000, 且是單一菌種;或出現膀胱刺激癥狀菌落數1000, 也可考慮診斷尿路感染。

孕婦尿路感染的用藥選擇

不少孕婦在得了尿路感染后不敢用抗菌藥, 惟恐影響胎兒, 有的挺著肚子不找醫生, 有的則服中草藥, 她們認為“中藥無毒”。 這都是不恰當的。 尤其是得了腎盂腎炎時, 體溫很高, 有全身中毒癥狀, 如不及時治療, 有引起早產、死產的危險。

患者必須及早就醫, 醫生會盡量選擇對孕婦及胎兒都無害的抗菌藥。 在用藥前, 必須作細菌藥物敏感試驗, 選用最合適的藥物。
Advertisiment


一般說來, 青霉素、氨芐青霉素、第二代頭孢菌素都是比較合適的。
·如青霉素皮試陰性, 可放心使用。
·復方新諾明在妊娠16周以前使用可能使胎兒致畸, 在產前2周使用可能引起新生兒“核黃疸”, 故在妊娠中期使用較合適。
·呋喃妥因可以使用, 個別孕婦可引起溶血性貧血。
抗菌藥療程以10~14天為宜。
氨基糖甙類抗生素(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對胎兒的聽神經有損害, 故不宜使用。

孕婦尿路感染的預防

預防孕期尿路感染應采取以下措施:
·注意外☆禁☆陰部衛生, 擦拭時應由前向后。
·妊娠頭3個月和妊娠后期避免性☆禁☆生☆禁☆活, 妊娠中期減少性☆禁☆生☆禁☆活, 性☆禁☆交時避免擦傷尿道, 性☆禁☆生☆禁☆活后立即排尿。
·妊娠中后期宜采取左側位睡姿, 使輸尿管不受子宮的壓迫,
Advertisiment
尿液暢通。 如已患腎盂腎炎, 宜采取半坐臥位, 或采取患側在上方的側臥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