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上車時, 媽媽對小珍說:“今天車上的人太多了, 我們不去了好嗎?”
小珍一聽, 馬上就帶著哭腔說:“不, 不, 我要去, 就要去!”並露出可憐、焦急的樣子。
媽媽看小珍急成這樣, 開心地笑著說:“媽媽是哄你玩的, 好, 好, 我們就去。 ”
有不少家長喜歡跟孩子開玩笑,
而且喜歡利用孩子對事物的無知和對什麼事都當真的態度來開玩笑,
其實這是非常要不得的。
首先,
玩笑常常是給出一個條件或前提,
而卻沒有結果。
如上述媽媽假裝不帶孩子去動物園,
本來如果真的不去,
說出來就不去了,
Advertisiment
而玩笑卻恰恰相反, 容易使孩子認為說出來的話可以不去實現, 這對培養孩子的品質和正確的價值觀念不利, 容易使他們養成出爾反爾、說謊、任性等毛病。
其次,
不當的玩笑會使孩子產生不確定的心理,
又容易使孩子產生猶豫、焦慮等心理體驗。
由於玩笑表現為對確定結果的否定,
一旦被揭穿,
會給人一種輕鬆的感覺。
這對於經常開玩笑的大人們不失為尋找快樂的一種方式,
但是對不會說假話的孩子來講,
他們的心理還不成熟,
能夠理解的只是一種簡單的直線型因果關係,
因而玩笑極易使孩子產生不確定的感覺。
反復如此,
易使他們產生憂慮矛盾的心理,
容易使孩子變得沒有主見。
Advertisiment
在你和孩子開玩笑的時候, 要想想玩笑可能出現的後果。 如果不利, 還是不要開這個玩笑。 如果玩笑開了, 要注意在玩笑結束時給孩子做專門的解釋, 以消除可能出現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