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父母普遍都有一個感覺, 就是現在的孩子缺乏敏銳柔軟的心, 不易感受父母的用心良苦。 其實溫暖的心必須用有愛的土壤來培育, 我們總是給孩子我們以為需要的、最好的, 結果是適得其反。
有些父母用“理”來教育孩子, 固然可能培養社會精英, 但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能感恩惜福、體貼而快樂的感性孩子。
Advertisiment
(一)讓家人覺得家的門永遠是開的:
家是不必擔心挨罵、被批評或受到譏笑的地方, 即使犯了錯也可得到寬容, 孩子在其中感受到父母的親情, 而逐漸發展他的自我反省能力。 在家中我們可以自由的思考、高談闊論, 自在的生活而不怕被拒絕;換句話說, 家是絕對安全的。
(二)勇敢地把愛說出來:
很多人都覺得向別人表達敬愛之意很容易。 唯獨對自己家人, 卻愛在心里口難開, 心想反正他會知道, 往往最愛你的人最在乎你對他的感覺。
Advertisiment
(三)心連心、手牽手:
有了愛的感覺, 心手相連同甘共苦的信念便自然而然的產生, 不管任何時候都會有十足的把握, 知道家人永遠會支持和協助我們。 提醒孩子出門、回家必和家人打招呼, 使家人的關系逐漸親熱而成為習慣, 習慣就成自然。
(四)家人常一起游戲:
乍看之下似乎有些不解, 游戲彷佛是小孩子的專利。
我們家一直有個默契, 星期天早上必玩迭羅漢, 而最晚起床的必定被壓在最底層(通常是老爸), 等排好之后再“哇!”的一聲倒下來, 在游戲的過程中我們很開心, 但也很體貼,
Advertisiment
當然每家的活動不盡相同, 可以家庭的興趣和需要而定, 可以是動態的, 也可以是靜態的, 只要達到情感交流的目的即可。 家人甚至可以在家庭會議中取得共識, 有些家庭就對球類、爬山樂此不疲, 人世間最開心的莫過于此。
沒有經營, 那里來親情, 為人父母者尤其要有持久的恒心和耐心, 為著生命的傳承而努力, 圣經上說:你種的是什么?收到的就是什么。 親情絕不是天生的, 也沒有快餐, 只有一步一步的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