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可以聽到一些孩子向長輩提出各種問題:“這是什麼?”“那是什麼?”“為什麼?”等。 也經常聽到一些父母在向孩子提出各種各樣問題, 這樣做有什麼作用呢?
實踐證明,
這對孩子思維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因為思維往往是從提出問題開始的。
如果你的孩子不大提出問題,
或根本沒有問題,
這是不正常的現像。
怎樣克服呢?
首先須檢查回憶一下,
我們是如何對待孩子的好奇心的。
一般孩子都具有好奇心,
看看這,
摸摸那,
當他們有所表現時,
如果遭到了大人的厭煩、斥責或冷淡,
那麼長此以往,
孩子就再也不敢提問了,
Advertisiment
因此,
對孩子的好奇心必須加以重視和鼓勵,
克服冷漠厭煩態度,
要想方設法鼓勵和提高孩子的觀察興趣,
鼓勵孩子多提問。
當孩子和鴿子玩時,
可同他比賽,
看誰提的問題多,
或者由大人向他提出,
促使他進行觀察,
提出疑問或找出答案。
比如,
鴿子的眼睛為什麼長在腦袋的兩邊?它為什麼不停地東張西望?鴿子的嘴為什麼是尖的?尖嘴上的泡泡是什麼?(鼻泡)鴿子的臉為什麼像雞?腳為什麼是紅色的?腳上為什麼戴個小圈圈?上面怎麼會有數字呢?鴿子的毛也叫羽毛嗎?飛的時候翅膀很大,
不飛的時候為什麼那麼小呢?等等。
Advertisiment
同時, 家長應經常向孩子提問, 引導孩子去觀察, 去思考, 使孩子的思維經常處於積極的活動狀態中, 這更有助於孩子的思維發展。 舉例如下:
當孩子玩紙飛標時反復落地,
拾起來又落地,
可問:“這飛標為什麼老扔不上去呀?為什麼老往下掉哇?為什麼不往牆上掉卻偏要往地上掉?這是解釋性一類的問題。
假如你迷路了怎麼辦?假如野貓又來叼小鴨了,
你怎麼辦等,
這是假設性一類的問題。
蘋果的顏色是怎樣的?你的新玩具的顏色是怎樣的?這是描述性一類的問題。
摩托車和自行車有什麼地方不一樣?貓和老虎像不像?哪些地方長得像等,
這是比較性一類的問題。
Advertisiment
牛、馬屬於野獸還是屬於家禽或家畜?黃瓜屬於水果還是屬於蔬菜?這是分類性一類的問題。
雞蛋從哪裡來的?怎麼會有煤氣?這是起源性一類的問題。
當你向孩子提出問題後,
要給孩子思考的時間,
不急於求得完善的答案,
更不要馬上把答案告訴孩子,
因為這樣做不僅不利於孩子的思維發展,
而且會打擊孩子回答問題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