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父母當好你孩子的心理醫生

中小學生新學期開學已一周了。 《39健康網》近來陸續刊發了一系列的有關孩子上學的報導, 在讀者中引起很大反響。
寒假過後一些學生面對開學壓力陡增, 產生心理障礙, 到醫院看醫生是必要的。 相信部分暫時“恐學”的學生經過心理調整和生活、學習規律的適應, 上述症狀會逐漸得到緩解。 然而, 在今後較長時間的緊張學習中, 學生還會有某些心理方面的問題出現, 總不能總往心理衛生醫院跑吧?所以筆者以為:學校老師和學生家長, 有必要擔當起學生心理醫生的責任。

首先, 因為學生的家長、老師朝夕與孩子們相處,

Advertisiment
小兒郎坐臥的一“動”一“靜”、表情的或“晴”或“陰”, 其“師”“長”是第一知情人, 從而便於有的放矢地及時做工作、解心結。 其二, 遵照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推動素質教育, 實行中小學教改的精神, 中小學開設“心理教育課”, 使相關老師的精力向“兼職”心理醫生方向傾斜, 使在校生有心裡話可以向心理“校醫”傾訴。

那麼, 如何才能當好中小學生的心理醫生呢?當“稱職”的“大夫”, 大人們就要抽出一點時間學學心理學, 尤其是兒童心理學, “武裝”自己的心理, 以便能將“心”比“心”, 接受諮詢。 同時還要注意, 形式多樣, 方法靈活, 以增進學生的興趣感。 如像有的學校將輔導與測試相結合;心理訓練與辯論實踐相結合;討論與問答相結合等等,

Advertisiment
進行師生間心靈溝通, 效果不錯。 此外還需講點藝術, 以“情”代“醫”, 即:以素質教育為“主旋律”, 以減壓為“基本點”, 以鼓勵表揚為“助推器”, 以親情加友情架“心橋”。 因避開了生硬的說教, 從而使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變“要我學”為“我樂學”。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