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沒有一丁點過錯, 可這是不實際的。 作為孩子, 正是在一個個過錯中積累了經驗, 認識了世界, 學到了東西, 因此, 孩子犯錯誤是難免的, 做父母的必須正確對待。
一.要分析孩子做錯事的動機。
孩子是天真好奇的,
對什麼事都想問、想看、想做,
對一切事物都感興趣。
如果孩子因此而對事物進行實驗,
做出了蠢事,
這時父母要讚揚其愛動手、勤動腦的可貴精神,
但同時要求他注意安全,
做事合乎道德規範等。
如果孩子由動機不純而出錯,
那父母決不能姑息遷就,
而應予以批評責罰。
Advertisiment
二.找出孩子犯錯誤的原因。
一般地說,
孩子犯錯誤與他自身缺乏生活知識經驗有關,
但也要看到,
它也是與家庭教育相聯繫的。
如下面的兩個方面就是父母們要注意的。
(一)、家庭教育不能適應自然。
它有兩個含義:
1.由於父母違反兒童身心發展特點造成孩子做事出錯。
首先,
愛玩、愛動、好奇是兒童的天性。
父母對此只能利用、引導,
決不能剝奪。
如果成天把孩子圈在家裡,
限制他的自由,
不但會影響孩子身心的正常發展,
孩子還會怨恨父母。
其次要順應孩子觀察、記憶、思維、想像等方面的規律去發展孩子的智力。
倘不顧孩子的接受能力,
逼迫其學習,
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再是孩子能做的事應讓他自己去做,
但孩子身體發育沒有達到做某事的條件時,
Advertisiment
2.孩子有了過錯, 父母不能抓住契機, 自然地進行誘導啟蒙。 其實, 教育孩子沒有絕對好的方法, 關鍵是要因時、因地、因人、因事而教。 做到了這一點, 就抓住了教育時機, 教育的成效就高;不注意這一點, 同一個教育方法別人能教育好孩子, 而自己用了效果卻未必顯著。 因此父母要在瞭解孩子的脾氣秉性、興趣愛好、行為習慣的基礎上, 運用自己的教育機智, 因勢利導, 循循善誘。
(二)、孩子犯錯誤是由於平時養成的不良習慣造成的。
小孩子既具有模仿智力強和易受暗示性影響的特點,
又具有可塑性比較強的特點。
家庭中的環境包括父母生活作風、行為習慣不良,
Advertisiment
三.注意針對性,
以“禮”待人,
做到和藹而不放縱,
嚴厲而不冷酷。
(1)所謂有針對性,
就是要就事論事,
責罰是責罰孩子的過錯,
不是孩子本身。
孩子在思想行為上什麼地方錯了要加以指出,
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
新帳老帳一齊算。
(2)孩子有了過錯,
做父母的要尊重孩子,
先施以“禮”。
對幼小孩子的教育一般用撫愛、示範的方法説明其認識和改正錯誤,
並引導鼓勵其進步。
同時,
責罰孩子時語言要親切,
不惡語穢言出口相譏,
另外,
說話要切合實際,
不要空洞地說教。
(3)在批評責罰孩子時, 要掌握好“火候”, 不要處罰過重,
Advertisiment
4.注意同一性。 它的具體含義包括父母對孩子的過錯處理意見的統一和責罰方式的相同或相近。 如果爸爸說打, 媽媽去護, 爺爺來哄, 孩子就會鑽大人意見不同的空子。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責罰方式不同, 孩子就會對父母某一方有所偏愛或忌恨。 家庭教育的配合默契對教育效果有重要意義。
5.注意時效性。
父母只有及時處罰孩子,
才能有助於條件反射的建立,
刺激的強化,
教育效果才能顯著。
那種“等我有了空再和你算帳!”的做法顯然是不足取的。
Advertisiment
6.主動關心和親近孩子。
孩子受責罰後,
在一段時間內可能會疏遠父母。
因此,
父母要主動關心他,
親近他,
給他以家庭的溫暖和愛的歡悅,
但不是討好他。
7.批評責罰要與表揚鼓勵結合運用,
並嚴格掌握責罰的次數。
小孩子都喜歡表揚鼓勵,
如果父母成天批評責罰他,
可能會滋長他的對立情緒,
以致形成逆反心理,
從而增加了再教育的困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