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時
鎮痛分娩的進展是孕婦懷孕知識之一,
也是第一次懷孕的孕婦經常咨詢的問題,
生育健康網小編整理了“產時鎮痛分娩的進展”這篇文章希望給孕婦朋友提供一點參考,
下面請看正文
延邊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 嚴相默
很多孕婦在分娩過程中感到劇烈的疼痛、主動要求產時鎮痛者亦越來越多,
由此如何提高產時鎮痛技術已成為醫學界的主要研究課題。
查究分娩時影響疼痛的因素,
除有正常產程所固有的因素之外,
還有分娩時應用催產素、精神和心理、社會背景等因素。
近年來產時鎮痛技術和理論有較大的進展,
Advertisiment
茲將分娩產生機制,
產時鎮痛分娩技術和方法的有關進展分述于下。
一.分娩痛的產生機制
分娩痛來自第一產程、源于子宮的規律性收縮,
在此過程中宮縮的疼痛由高傷害性☆禁☆感受器接受,
然后經過子宮的神經纖維傳遞。
傳導此疼痛刺激的神經纖維是c和as神經纖維,
傳入至t10~l1脊髓后角,
繼而上傳至大腦中央后回。
疼痛性質為鈍痛、刺痛、急性腹痛。
轉入第二產程后的疼痛,
主要有自陰☆禁☆道和會陰,
疼痛特點是痙攣性刺痛,
是從體壁傳至陰☆禁☆道神經,
傳入到s2~4,
繼而上傳至中央后回。
二.現代產時鎮痛分娩技術-硬膜外阻滯
2.1理論:硬膜外阻滯的臨床應用歷史悠久,
然而將此技術用在產時鎮痛,
可謂"老法新用",
Advertisiment
近年來有較大的進展,
表現在深化的理論和發達的疼痛管理技術。
與其它鎮痛方法比較,
硬膜外鎮痛技術是最有效、最富有生理益處的方法。
硬膜外鎮痛可降低母體血液中兒茶酚胺水平,
改善子宮血流和活動性。
孕婦在產程中的過度換氣可導致呼吸性堿中毒,
使氧合血紅蛋白解離曲線左移,
血紅蛋白對氧的親和力增高,
向胎兒釋放的氧減少,
加之因宮縮時疼痛及屏氣可導致母兒低氧。
硬膜外阻滯不僅可以緩解產痛而且可以縮短產程。
新生兒臍動脈po2明顯增高,
降低酸中毒發生的可能性。
本法除產婦拒絕、凝血時間延長、穿刺區感染、血容量減少致血波動學不穩定之外,
均可應用。
2.2方法:選在宮口開大3~4cm,
活躍早期時進行。
Advertisiment
穿刺點為l2~3或l3~4椎間隙穿刺并向頭端置入導管3~4cm并固定。
先注入試驗劑量局麻藥,
待5min證明未誤入蛛網膜下腔或血管后再分次往藥。
注藥后觀察30min,
評估鎮痛效果并每隔5~15min測一次血壓、脈搏、呼吸。
有條件時,
用胎心監測儀進行監測。
有兩種注藥方法:一是間斷注藥法,
即鎮痛作用消失后再次給局麻藥;二是注藥泵法,
即按需以≤1%利多卡因2~4ml/h速度持續給藥,
藥量少、血中藥物濃度恒定,
很少發生低血壓。
在整個過程中要保持靜脈通道,
以便及時處理低血壓等異常。
2.3藥物:①利多卡因:毒性低,
胎盤透過率達40%。
常用濃度為0.75%~1.5%,
易致快速減敏性。
臨床上一般用1%利多卡因12~16ml(內含1:20萬腎上腺素),
分3次給藥,
麻醉平面保持t10,
鎮痛時間為40~60min,
根據麻醉平面
看了“產時鎮痛分娩的進展”這篇文章,
Advertisiment
你是否對懷孕知識有了更多的了解呢,
了解更多請查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