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分娩, 破壞了機體正常防御機制, 并且產婦抵抗力降低, 致生殖道被內源性或外源性細菌所感染, 其中厭氧鏈球菌和桿菌是最常見的致病菌。 輕者炎癥局限在生殖道局部, 重者引起膿毒血癥、敗血癥, 危及產婦生命。 在引起產婦死亡的原因中;產褥感染居第3位, 其發病率約為1%-7.2%。 由于抗生素的早期應用, 嚴重的產褥感染已很少見。 中醫稱本病為“產后發熱、產后惡霹不絕”。
[臨床表現]
主要癥狀是發熱。 急性外☆禁☆陰、陰☆禁☆道、宮頸炎時可見外☆禁☆陰傷口腫痛, 不愈合, 若已成膿, 可有膿液流出;陰☆禁☆道灼熱疼痛, 白帶量多,
Advertisiment
[診斷]
1.典型癥狀。
2.婦科檢查:外☆禁☆陰傷口紅腫, 或形成膿腫。 陰☆禁☆道黏膜及宮頸充血, 有較多膿性分泌物。 炎癥侵及盆腔時, 子宮活動受限有壓痛, 宮旁片狀增厚、壓痛, 或形成“冰凍骨盆”。 有膿腫形成時, 可觸及邊界不清的囊性腫物,
Advertisiment
3.化驗血常規: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升高。
4.血液及官腔分泌物細菌培養以確定病原茁。
[治療]
1, 西醫藥治療
(1)抗生京治療:同急性盆腔炎治療。
(2)對癥治療;外☆禁☆陰傷口縫合感染者, 應提早拆線, 局部換藥。 子宮內膜、子宮肌炎時, 使用宮縮劑, 防止炎癥擴散。 胎盤殘留者, 應控制感染后清除官腔殘留物。
1.中醫藥治療
(1)感染邪毒:發熱惡寒, 或寒戰高熱, 腹痛拒按, 惡露臭穢如敗醬, 心煩口干, 舌質紅、苔黃, 脈數有力。
治法:清熱解毒, 涼血化淤。
方藥:蒲公英、地丁、金銀花、連翹、敗醬草、赤芍、丹皮各15克, 益母草20克, 生甘草6克。
中成藥:三黃丸。
(2)熱塞成膿:高熱不退, 外☆禁☆陰或盆腔有膿腫形成, 疼痛拒按, 惡露臭穢, 口干, 尿赤便于,
Advertisiment
治法:清熱解毒, 化淤排膿。
方藥:金銀花、天花粉、赤芍、穿山甲各15克, 制乳香、制沒藥、皂刺、白芷、當歸尾、貝母各10克, 生甘草6克。
中成藥:水牛角解毒丸。
(3)熱人營血、熱陷心包證:治療參見急性盆腔炎。
[預防與調養]
1.產時嚴格無菌操作。
2.產后注意衛生, 嚴禁房事。
3.有感染可能者, 預防性應用抗生素。
4.發熱期間應多飲水, 進食易消化食物。 坐臥位, 以利惡露的排出和炎癥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