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健康聰明,
學習成績也不錯,
唯一讓父母耽心的是他太畏縮,
在人多的場合,
他總是靜坐一旁,
別人問話,
他臉漲得通紅,
不答話,
有時咬鉛筆、吮手指,
對旁人似乎沒有什麼興趣,
像方方的這種情形,
一般稱為“退縮行為”,
有這樣行為的孩子在團體中很容易被別人忘記其存在,
難怪父母要著急。
不過,
要想讓方方改掉這種行為,
並不是一兩天就做得到的,
如果措施不當、操之過急的話,
反而會使他更畏縮。
以下做法會弄巧成拙:
威逼利誘:逼他跟別人一起玩,
如果他不肯就罰他,
剝奪他的一些權益甚至打他;肯的話就獎他一些他喜歡的東西或准他做喜歡做的事。
Advertisiment
過分關心:打破砂鍋問到底,
例如一定要他說出為什麼不喜歡和別人說話,
等等。
激將法:故意用難聽的話刺激他、羞辱他,
例如說他“膽小如鼠”、“縮頭縮腦像只烏龜”等。
攀比法:拿旁人不適當地與他比較,
例如一直在他面前說隔壁的小孩多能幹,
多會在公開的場合表演等。
其實,
要使孩子克服畏縮,
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具有自信心。
畏縮的孩子一般自信心很差,
不大知道在人多的場合應該如何說話、行事,
怕自己樣樣不如別人,
引起別人恥笑。
因此,
成人的態度必須是溫和而有耐心的,
要多用鼓勵,
可以做下述幾件事:
1.創造機會讓孩子做些他力所能及的事。
這些事不能太容易,
Advertisiment
2.請孩子的朋友或父母自己的朋友到家裡來,
由父母做榜樣,
讓他看看做主人的該說些什麼、做些什麼。
剛開始時不必一定要他說話,
只讓他端茶、分發糖果點心就可以了,
目的是讓他習慣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如,
進而可吸引他參加大家的談話。
3,
讓他飼養小動物或種植花草,
使他有機會在照顧動植物時發展對周圍環境中事物的興趣和關注。
4.讓他參加一些不十分強調個人表現的活動,
如合唱、撥河等,
使他不必太擔心自己的表現是否突出。
Advertisiment
5.成人可以和他談談自己或別人的退縮經驗。
讓孩子知道“畏縮”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種許多人都有的很普通的行為,
然後進一步說明這種行為會帶來一些不好的後果(例如,
不能和小朋友一起很開心地玩,
不能學會許多想學的本領等),
並指出應該怎樣克服。
總之,
要在孩子覺得心情很放鬆的情況下,
用鼓勵的方法幫助他發展社會交往的技巧,
一步步地建立他的自信心,
這樣他就能逐漸越過“畏縮”的障礙,
變得活潑大方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