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皰疹性口炎的診治

瘡疹性口炎為單純瘡疹病毒 I型感染所致。 多見於1-3歲小兒。 在衛生條件差的家庭和托兒所中感染容易傳播。

【臨床表現】 

起病時發熱達38℃-40℃, 1-2天后, 齒齦、唇內、舌、頰粘膜等各部位口腔粘膜出現單個或成簇的小皰疹, 直徑2-3mm, 周圍有紅暈, 迅速破潰後形成潰瘍, 有黃白色纖維素性分泌物覆蓋, 多個潰瘍可融合成不規則的大潰瘍, 有時累及上齶和咽部。 在口角和唇周皮膚亦常發生瘡疹, 疼痛頗劇、拒食、流涎、煩躁, 頜下淋巴結經常腫大。 體溫在3-5天后恢復正常, 病程約1-2周。 局部淋巴結腫大可持續2-3周。

本病應與皰疹性咽峽炎鑒別,

Advertisiment
後者由柯薩奇病毒引起, 多發生于夏秋季, 瘡疹主要發生在咽部和軟齶, 有時見於舌但不累及齒齦和頰粘膜, 頜下淋巴結腫大。

【治療】

保持口腔清潔, 多飲水, 禁用刺激性藥物和食物。 局部可塗皰疹淨抑制病毒, 亦可噴撒西瓜霜, 錫類散等。 為預防繼發感染可塗 2.5%-5%金黴素魚肝油, l-2小時一次。 疼痛嚴重者可在食前用2%利多卡因塗佈局部;食物以微溫或涼的流質為宜。 發熱者可用退熱劑, 有繼發感染時用抗生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