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情商教育>正文

美國父母怎樣看待超常兒童

詹姆斯博土就美國父母怎樣看待超常兒童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有些父母望子成龍心切, 要孩子學這學那, 造成孩子負擔過重, 反而影響孩子身心健康。

美國紐約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系副教授鮑爾奇先生認為, 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學習。 他指出, 所謂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 你要比別人強等, 都是廣告用語, 孩子并不是泥巴, 大人根本無法塑造他, 只能順著他本身的特質發展, 再從旁加以引導。

鮑爾奇先生認為, 歹竹出好筍, 正是孩子不需要過多的塑造、栽培的例證。 高學歷、擁有許多育兒招數的父母,

Advertisiment
不一定養出出類拔萃的子女;而不懂得育兒技巧的父母, 照樣能培養出成就卓越的孩子。

弗洛伊德學派三歲定終身的說法并不科學。 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都有可能因為某些機緣而改變、而成長, 變數還很多, 不可能在3歲以前什么都定型了。

據美國幼兒教育協會會長埃爾金德博士撰文指出, 過早地對學齡前兒童施教, 企圖將自己的小孩培養成超常兒童, 這樣做可能給孩子帶來意想不到的危害。 針對不少家長強迫孩子學習外語、音樂、球藝的情況, 埃爾金德指出, 這種努力短期結果使孩子精神緊張, 并會出現胃痛、頭暈、食欲減退、失眠以及兒童的自我判斷能力減弱。 除此之外, 還能造成兒童意外受傷。 如,

Advertisiment
讓3歲兒童學打乒乓球;其正常的骨骼發展往往受到不良影響。 培養超常兒童的后果吏為嚴重。 他們進入正規學校后學習機能趨于降低, 最終造成升學率下降。

埃爾金德建議, 應當提倡父母正確引導, 創造必要的刺激環境, 使兒童產生好奇心, 并養成良好習慣。 而不是逼迫孩子學習一項專門技術。

美國教育專家認為低齡兒童入學并不可取。 因為低齡兒童與適齡兒童相比, 有三方面不及適齡兒童:盡管某些方面智商稍高, 起初學習還不錯, 但愈后就美國教育專家認為低齡兒童入學并不可取。 因為低齡兒童與適齡兒童相比, 有三方面不及適齡兒童:盡管某些方面智商稍高, 起初學習還不錯, 但愈后就愈感力不從心, 尤其是在語文造句和算術應用分析題方面;對自身行為的約束力不及;在參加勞動、體育活動方面不及。

Advertisiment
近年來, 幼兒入學的年齡有日漸提早的趨勢。 這種情況似乎舉世皆然。 有的家長在幼兒僅2歲時, 就送他到幼兒園的幼兒班或其他藝術班就讀。 導致幼兒過早入學的原因, 大致有兩個:第一, 父母認為較早讓幼兒在群體環境中學習, 對日后學習或適應生活方面都有好處, 能較早培養出獨立能力;第二, 由于現代父母都很忙, 缺乏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照顧幼兒。 盡量把他們送到幼兒園去, 可由他們代為管教, 省去不少麻煩。

推薦閱讀:發展1~3歲孩子的計數能力 讓孩子玩有創造力的游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