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份幼稚園剛放假的那幾天, 我媽到我家幫我看護女兒。
自從女兒記得住我的手機號碼, 她便會時常打電話給我, 有時一天打幾個。
那天我正在上班, 手機響了, 來電顯示是家裡的電話號碼, 估計是女兒打來的。 接通後, 我剛“喂”了一聲, 便傳來女兒的哭喊, “媽媽, 我要你回來———
你快點回來啊。 ”期間還直呼我的大名, 要我回家, 還說不要姥姥在這裡, 要姥姥回她自己的家。 知女莫如母, 一定是她做了什麼事, 姥姥批評她了。 於是我對她說, “是不是你做了什麼事, 姥姥批評你了?”電話那頭的女兒立即聲音小了一點,
Advertisiment
我知道不用多久, 女兒就會平息了的, 她是個知錯就改的孩子, 也是個識時務的孩子, 因為家裡就她和姥姥, 她不會把事情弄得很僵的。 以前我批評她, 或者她有情緒的時候, 她會在發洩完後來求和示好的。 隔了幾分鐘, 我打電話回去, 是我媽接的, 我問發生了什麼事, 我媽小聲地說, “盛了碗雞湯給她喝, 她非要看碗底的圖畫, 將一碗湯全灑在地上。 批評她兩句, 她就不高興了。 就說不要我在這裡了, 自己跑來打電話給你。 我剛把地擦乾淨。 ”“現在怎麼樣?”“她自己一個人在認真地吃飯, 剛才我在擦地, 她過來說, 姥姥我再也不這樣了。 後來她跟我說我想喝湯,
Advertisiment
我媽不輕易批評我女兒的, 以前有什麼事, 我媽總是護著我女兒, 弄得我常向她提意見, 希望她不那麼由著小孩子, 但我媽說, “我不會說她的, 說多了她記恨我。 ”其實不單是我媽, 很多的老人都是這樣想和這樣做的。 女兒姥爺就是一個例子, 我女兒“犯錯”時他常批評她, 於是他位居女兒的“最喜歡的人的最尾巴名”。
這次看來不批評是不行的了。 一直被姥姥寵著, 這次突然聽到姥姥批評她, 女兒便受不了。
老人帶孩子, 常是寵愛多過批評, 有時候小朋友提出要吃要買一些東西, 在父母這裡得不到滿足, 便向老人提出, 基本都能得到滿足。 孩子便知道規矩在父母這裡嚴, 在老人那裡寬, 甚至孩子做錯了事,
Advertisiment
記得我小時候, 打爛了一個碗, 媽媽說“沒關係的”, 小小的我居然又去拿一個碗直接摔在地上, 然後說“沒關係的”。 這個事, 是媽媽當笑話講給我聽的。 雖然是我自己的事, 但聽後我覺得意味著沒規矩, 沒原則。 雖然有些事小孩子不是故意做錯的, 但結果是錯了, 或者說結果會帶來危險, 那就得告訴孩子要小心, 儘量不要讓這樣的結果發生。
為什麼說人生頭三年是最重要的三年, 這三年媽媽最好是陪伴在孩子身邊?因為這個時候最容易接受來自品質和生活習慣的資訊, 畢竟一張白紙好畫畫。 而一旦形成好的性格和習慣, 將會影響人的一生。
因此孩子做得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