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布盧姆曾就兒童心理發展上的關鍵期問題, 對近千人進行了跟蹤觀察。 他通過分析實例, 提出一個重要的假設:即5歲前是兒童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
他提出, 如果把17歲時所達到的普通智力水平看做100%, 那么從出生到4歲, 就獲得50%的智力;從4歲到8歲又能獲得30%的智力;而余下的20%的智力則是在8歲~17歲這個時期獲得的。
盡管人們對布盧姆的這個假設還有爭議, 但是對從出生到8歲這一時期是人的智力發展最快時期的論點, 看法都是一致的。 他們認為嬰幼兒期、童年期最容易接受外界刺激, 最容易形成大腦神經聯系。
Advertisiment
我國兒童心理學工作者也認為:4歲前, 是兒童發展形象視覺和口語語音的最佳期;5歲是掌握數概念的最佳期;5歲~6歲是豐富口語詞匯的最佳期;7歲是兒童品德形成的最佳期。 如果在這些關鍵期里能對兒童進行及時的教育和培養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教育心理學的另一角度分析, 8歲前這一階段人生經歷了兩次大的環境轉變和兩次角色轉換, 它是兒童品德個性形成的重要階段。 按心理學理論把人生初期劃分為6個階段:0~1歲為乳兒期, l~3歲為嬰兒期, 3~6歲為幼兒期, 7~12歲為童年期。
兩次角色轉換即經歷了從嬰兒到幼兒, 從幼兒到兒童的轉換。 兩次環境轉變即從自由的無拘無束的以個體生活的家庭到紀律約束的以集體生活為主的幼兒園;從以游戲活動為主的幼兒園到以學習為主的正規學校班級。
Advertisiment
正如我國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所說:從出生到7歲是人生重要時期, 兒童的習慣、語言、才能、思想、態度、情緒等都要在此時期打好基礎, 如果基礎不牢固, 那健全的人格就不易造就了。
事實的確如此, 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年齡小、經驗少、玩性大、模仿性特別強, 最易受周圍環境影響,
Advertisiment
總之, 了解人類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重視關鍵期教育。 從而自覺投入到孩子的早期教育實踐中。
推薦閱讀:警惕孩子學壞與教育誤區 媽媽上班引發的一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