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將一般肥胖簡單分為四型:攝取過多食物造成肌肉精實的胃躁熱型、產后虛胖的脾虛型,
老年、更年期的腎虛及壓力造成肝氣郁滯型等,
有各自不同的減重方式。
胃熱痰瘀型
特點:肌肉結實、容易口渴、食量大、愛吃冰。
針對千人的肥胖研究顯示, 36~38%的人屬于這型, 且以男性居多。 臨床上用清胃熱的瀉藥, 如大黃、草決明等, 加速代謝, 利用排便方法來降火氣。
此外, 也可藉助耳針或針灸神門穴抑制食欲, 減少熱量攝取。
肝郁氣滯型
特點:常郁悶嘆氣、容易失眠多夢、容易緊張、煩躁、經常覺得疲倦、女性有月經失調。
Advertisiment
中醫認為, 肝系統是調節脂肪代謝的重要器官, 情緒不穩會影響肝的運作失衡, 造成肥胖。 門診中約一半的女生都屬這型, 現代女性工作忙碌壓力大, 情緒不穩定, 經常用吃來當做安慰劑。 約有18~20%的人屬這型。 情緒轉換調整, 是這類型人的減重功課。 平時可以喝點抒肝理氣的玫瑰花茶、桂花茶或是陳皮, 可以和緩情緒。 針對這類型的減肥方式, 臨床上以抒肝理氣的逍遙散中藥等為主。
針灸則使用負責調節情緒的肝經如太沖穴、太溪穴等。
產后脾虛濕阻型
特點:肌肉松軟、容易疲倦無力、四肢浮腫、食欲差、產后居多。
統計發現, 這類型人約占減重門診的27~30%, 因為脾系統功能較差, 通常會使用強化脾臟功能的藥物, 如黃耆、茯苓等。
Advertisiment
針灸則以足三里、三陰☆禁☆交等可以減少身體水分制造及排水的穴位為主。
更年期或老年的肝腎兩虛型
特點:通常超過50歲, 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少吃體重仍上升。
這類型約占22%, 男女都有。 更年期及50歲后, 身體功能衰退, 臟腑機能也會減弱, 加上荷爾蒙減少, 新陳代謝趨緩, 減重的工作更加不易。 這時治療重點在補肝腎。 臨床上一般會用六味地黃丸、何首烏、女真子等中藥。 此外, 肝主筋、腎主骨, 肝腎功能衰退會出現骨質疏松或關節酸痛, 可以在飲食中補充一點黑芝麻, 可以滋補肝腎。 黑豆、黃豆也有健脾效果, 可以煮成飯當做營養早餐。 補脾腎的龜苓膏或枸杞子泡茶也可當做點心。
Advertisiment
針灸以調整肝腎穴位為主,
如中脘、關元、三陰☆禁☆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