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首都兒科研究所等6家醫院近日完成的一項調查顯示, 近年來在北京市的兒童和青少年中, 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這4種疾病的發生率明顯上升, 兒童的心腦血管健康狀況與成年人一樣, 不容樂觀。
專家指出, 心腦血管疾病目前已是威脅百姓健康的第一“殺手”, 預防工作必須從娃娃抓起, 否則將造成嚴重的經濟和社會負擔。
肥胖危害1 使腦組織缺氧影響智力
專家介紹, 部分肥胖兒童, 已顯示出了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癥狀, 如血管早期動脈粥樣硬化性病理改變、高血壓、左心室增大、心臟功能異常等,
Advertisiment
隨著肥胖狀態的持續, 兒童成年后, 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將會明顯上升。 在單純性肥胖青少年中, 大腦動脈收縮峰值血流速度、舒張期末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 明顯低于正常非肥胖青少年;并發現腦血流速度的改變, 與腦血流量的改變成正比, 說明單純性肥胖的青少年, 腦血流動力學發生改變, 動脈血流速度減慢, 單位時間內腦血流減少, 從而引起腦組織缺氧, 并可能對智力產生影響。
【相關提示】目前, 肥胖已成為困擾多個國家, 特別是發達國家的健康問題。 全球至少有3億人肥胖, 英國有四分之一的成年人和五分之一的兒童肥胖。 醫學界認為, 造北京肥胖的主要原因是,
Advertisiment
肥胖危害2 促進形成高血壓動脈硬化
與正常兒童相比, 重度肥胖兒童的血管順應性和擴張性降低, 血管內皮功能減弱;同時, 肥胖兒童脂質紊亂較多見, 過多的脂質可促進過氧化反應, 脂質過氧化物的增多, 使血管內皮細胞受到損傷, 血管壁彈性減弱, 緊張度增加, 會促進高血壓的形成。
在肥胖和高血壓的兒童中發現, 兒童的血小板聚集性與體塊指數的增加, 顯著正相關, 肥胖合并高血壓的兒童, 全血和血漿黏度明顯增加, 促成冠心病的形成。 兒童及青少年時期, 如果有若干危險因子, 成年后, 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性增高。
Advertisiment
【相關提示】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 限制兒童看電視的時間并讓他們保持一定運動量, 可有效降低兒童肥胖的風險。 美國兒科學會曾就控制兒童肥胖癥提出建議說, 兒童每天看電視時間應限制在2小時以內。 但美國媒體日前報道說, 美國艾奧瓦州立北京研究人員進行的調查發現, 多數美國兒童達不到這些要求。
肥胖危害3 導致心功能必然受到損害
研究還發現, 單純性肥胖兒童, 由于心功能受累, 致血流速度減慢, 加上肥胖兒童胸壁增厚, 橫膈抬高, 胸膜脂肪堆積, 致換氣不足, 上述因素均可引起組織缺氧。 肥胖兒童血脂增高,
Advertisiment
單純性肥胖兒童在運動中, 還需提前動用心力儲備。 用踏車運動試驗舉例說明, 這些兒童運動后, 心率恢復時間明顯延長, 近1/4肥胖兒童運動中, 出現心電圖異常, 表明僅靠提高每搏輸出量, 已不能滿足機體需要, 而需要加快心率并延長心率恢復時間, 以增加對機體的氧供, 這是一種提前動用心力儲備的代償方式。
肥胖兒童過量脂肪的負擔, 造成他們活動時心慌、氣短以至活動量減少, 使脂肪堆積更多, 心臟長期超負荷運轉, 勢必疲勞, 久之心功能必然受到損害。 一旦超過心臟代償極限, 則會造成每搏輸出量降低, 更加限制了活動能力,
Advertisiment
【相關提示】開展兒童期心腦血管病的預防工作勢在必行。 要有針對性地對兒童進行這方面危險因素監測, 對于血壓偏高、血脂異常及存在其他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高危人群, 要及早發現和治療, 以減少北京期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與死亡率。 鼓勵兒童加強體育鍛煉, 避免主動和被動吸煙。 肥胖兒童應定期到兒科心血管專科門診體檢和咨詢。
相關鏈接 導致肥胖的其他因素
1.母親生育年齡推遲。 母親懷孕的年齡越大, 嬰兒變肥胖的幾率越高。
2.睡眠減少。 如果睡眠太少的話, 北京和兒童都有可能因此而變胖, 這可能與他們會更容易饑餓有關。
3.溫度。 人在寒冷的環境中會燃燒更多卡路里(熱量), 而空調使得現在許多的民眾大部分時間都不會覺得寒冷。
4.處方藥。醫治精神病、抑郁癥和糖尿病的藥物可能會令人增重。
5.戒煙。雖然吸煙的母親可能會令子女肥胖,但是她們自己卻不會;相反,一旦停止吸煙,體重就會增加。
4.處方藥。醫治精神病、抑郁癥和糖尿病的藥物可能會令人增重。
5.戒煙。雖然吸煙的母親可能會令子女肥胖,但是她們自己卻不會;相反,一旦停止吸煙,體重就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