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受孕后第4周,
胎兒的聽覺器官就已經開始發育,
第8周時耳廓已經形成,
這時胎兒的聽覺神經中樞的發育尚不完善,
所以還不能昕到來自外界的聲音。
到了第25周,
胎兒的傳音系統基本發育完成,
到28周時,
胎兒的傳音系統已充分完成并可以發生聽覺反應,
至此,
胎兒就已經具備了能夠聽到聲音的所有條件。
胎兒深居宮中,
能不能聽到外面世界的聲音呢?回答是肯定的。
在胎兒的幾種感覺器官中,
最為發達的就是聽覺系統了。
雖然子宮世界是一個有聲的世界,
但是,
在妊娠的前半期,
由于其聽覺器官尚未發育完善,
Advertisiment
故胎兒宛如生活在~個幾乎沒有任何聲音干擾的平靜世界中,
兩耳不聞宮外事,
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
深居后宮,
悠哉游哉,
過著平靜安閑舒適的生活。
終于有一天原本恬靜安寧的小天地,
經常被一些奇妙的聲響所干擾。
最初只是模模糊糊的感覺,
有一天清晨,
胎兒在甜美的酣睡中,
朦朧中感到各種聲波在沖擊耳膜,
漸漸地被種種新奇的聲響所喚醒,
他(她)驚奇又欣喜地發現開始能聽清聲音了,
外來的聲音闖入了胎兒的耳膜,
他(她)感受著各種聲音的來到。
其間母親子宮的血流聲、心臟的搏動聲、淋浴的水流聲、父親的說話聲以及自外界的收音機、電視機傳來的其他聲音,
除低音能被過濾外,
其余統統都被胎兒的耳朵所接收。
Advertisiment
要知道,
小小的胎兒此時已不再是無動于衷的等閑之輩,
他已經能對傳入耳中的強音產生身體緊張的對應反應,
引起胎動和心率的變化,
并能對聲音的強弱、音調的高低產生不同的反應。
在胚胎時期,
胎兒的頭部還像個海馬,
有幾對鰓弓,
第1、Il對鰓弓漸漸就變成了耳廓的雛形,
隨后耳垂才慢慢形成。
耳廓開始緊貼著頭顱壁,
隨著彈性軟骨的形成,
漸漸地耳廓由扁平發育為邊緣彎曲的部分;到4個月時,
胎兒的耳廓開始內卷出現彈性,
外耳的耳廓就算長好了。
但是,
這時的耳朵真正是聾子的擺設,
對聲音根本是聽而不聞,
沒有任何反應。
因為其聽覺神經尚未發育完善,
內耳的一些重要結構還在形成過程中,
Advertisiment
比如耳蝸、鼓室、蝸小管、平衡器等都還沒有完全形成。
我們所知道的那層耳膜即醫學稱為圓窗膜的那層組織,
還沒有長好。
特別是對聲音傳導起關鍵作用的三個聽小骨:砧骨、錘骨、鐙骨,
還只是軟骨,
沒有完全骨化。
所以胎兒一直是兩耳不聞宮外事,
自由自在地生活在無聲世界里。
以后內耳的各種構造都發育成熟了,
圓窗膜已長好,
聽小骨人體內最小的三塊小骨頭,
也完成了軟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