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動物的胚胎著床是一個精細而復雜的過程,
正常情況下,
胚胎僅在一個極短的時間段內有機會附著到子宮內膜上。
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結果,
揭示了在這個短暫的“窗口”時間內,
胚胎究竟通過怎樣的分子機理與子宮附著。
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
卵子受精約6天后發育成的早期胚胎,
其外層細胞表面會產生一種名為“l-選擇素”的蛋白質,
而子宮壁表面在特定時期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有機分子。
在球狀的早期胚胎沿子宮壁運動的過程中,
“l-選擇素”會與碳水化合物分子互相黏著,
胚胎的運動速度因此而逐漸降低,
Advertisiment
參與該項研究的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蘇珊·費希爾教授比喻說, 早期胚胎的上述運動過程, 就好比“一個網球滾過滿是糖漿的表面”, 胚胎沿子宮壁的旅行最終會被“相互的黏著作用”所終止。 費希爾等對母體月經周期不同階段子宮壁表面碳水化合物分子的變化情況進行的分析還顯示, 碳水化合物會在一個短暫的時間段內達到峰值, 早期胚胎只有在這段時間中才有可能著床。
費希爾指出, 了解胚胎最初是按什么步驟與子宮附著的, 能為防治不孕癥、早期自然流產等提供有用信息, 因為一些不孕和早期流產據認為與胚胎無法同子宮壁正常結合有關。 費希爾等人的研究成果發表在17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志上。
Advertisiment
信息來源:央視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