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良好家庭氛圍有利孩子成長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家庭風氣既是進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條件, 它本身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

如果說孩子是一顆種子, 那麼家庭就是土壤, 家庭心理氛圍便是空氣和水分。 因此, 家庭心理氛圍, 對孩子成長至關重要。 怎樣營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圍, 是我們共同關心的問題。

一、密切家庭成員的關係, 維護家庭的完整性。

家庭成員之間的人際關係決定了家庭心理氛圍和家庭的穩定程度。 現代家庭中的親子關係既是長輩和晚輩的關係, 也是夥伴和朋友的關係, 從前者看, 父母要愛子女,

Advertisiment
關心他們的成長, 幫助他們克服困難, 樹立信心。 子女對父母要尊重和愛戴。 從後者看, 父母與子女之間應平等, 相互尊重, 特別是父母應尊重孩子的人格。 夫妻之間更應相互理解, 共同承擔家務和教育子女的責任。 家庭人際關係的和睦有利於家庭成員的心理相容, 避免心理衝突, 使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水準不斷提高。

二、重視親子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 許多父母由於工作繁忙疏於和子女交流, 而兩代人之間價值觀、個性等方面的差異, 也容易形成心理隔閡, 只有雙方經常溝通交流, 才能縮短心理距離, 增加共同語言。 因此, 除一般的日常接觸外, 父母還應有目的地和孩子溝通交流, 如安排家務勞動、重大決策徵求或採納孩子的合理建議、選擇好書好節目和孩子一起看、耐心聽孩子說說學校的事情、幫助他們面對挫折克服困難、親子共同出遊培養生活情趣豐富精神生活等等,

Advertisiment
使孩子時時意識到自己是家庭一員, 樂意與父母溝通。

三、調整心理, 對孩子期望適中。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 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 是激發孩子積極向上的動力。 但脫離孩子實際水準的過高期望, 會造成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一種高壓狀態, 一旦孩子達不到父母的要求, 父母便失望、埋怨甚至打罵, 影響家庭和諧的心理氛圍。 因此父母應實事求是地調整對孩子的期望, 為孩子的幸福成長著想。

四、父母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1)提高文化素質。

Advertisiment
未來的家庭是學習型家庭, 父母不斷學習文化知識, 不僅能提高家庭教育的水準, 而且這種學習態度和學習精神, 也為孩子樹立了榜樣。

(2)提高心理素質。 父母心理素質對家庭心理氛圍影響極大。 當家庭在生活中、工作中、孩子成長中遇到困難時, 父母情緒穩定、積極樂觀、對家庭有責任感、對孩子有信心, 實際上就已經為孩子營造了一種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圍。

(3)提高思想品德素質。 心理學研究表明, 在道德判斷和價值定向方面, 父母與子女的相關係數為0.55。 孩子思想品德素質正處於形成時期, 可塑性強, 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耳濡目染,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對孩子影響非常深刻。 正如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你怎樣穿衣服,

Advertisiment
怎樣和別人談話, 怎樣談論其他人, 你怎樣表現歡欣和不快, 怎樣對待朋友和仇敵, 怎樣笑, 怎樣讀報——所有這些對兒童都有很大的意義。 ”因此, 父母高尚的情操, 文明的舉止, 會深深感染孩子, 從而促使家庭心理氛圍積極向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