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補陰潤燥勝過“貼秋膘”

入秋以後, 天氣逐漸變得涼爽, “貼秋膘”又開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來。 秋後的確該適當進補, 但貼膘並非明智選擇。

“貼秋膘”不等於秋補

古時人們在經歷過高溫濕熱、食欲不振的“苦夏”之後, 多在立秋之時“以肉貼膘”, 為秋收農忙打下身體基礎。

而現代人早已過了普遍溫飽不足、農耕體力消耗大的時代, 飲食上往往營養足、口味精, 主食、肉蛋及油脂的攝入量早已超出日常需求, 少運動、少勞作, 體力消耗小也日益普遍。 此時再以“貼秋膘”為由敞開肚皮大吃大喝, 輕則導致胃腸道功能紊亂, 出現腹脹、腹瀉等消化不良症狀,

Advertisiment
重則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急性發作, 危及生命。

“補陰”才是重點

《黃帝內經》中早有“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的說法。 立秋過後, 天地間陽氣漸收, 養生強調順應天時, 滋潤和護藏五臟陰精, 保養人體之正氣, 以抵禦秋季易發的常見病。

秋天最大的特點是“燥”, 燥最傷肺陰, 清補肺陰可減輕口唇乾裂、喉鼻幹癢和咳嗽等不適, 避免季節更替肺氣受損以致感受“時毒瘟疫”之苦;平補胃陰可減輕脾胃燥熱太盛所致的口幹煩渴、胃脹、沒有食欲、大便幹結;潤補肝腎之陰則可消減手足心熱、心煩失眠、小便短赤等下焦燥熱的症狀。 因此, 秋季養生重在“補陰”。

中醫補陰四法

用藥物補陰需由中醫師辨明體質, 再結合初秋“溫燥”的氣候特點進行調補。

Advertisiment
而日常生活中, 補陰的的方法也有很多種, 我們在家就可以嘗試。

調作息。 民間素有“晝養陽, 夜養陰”的說法, 良好的睡眠可以保障心肺肝脾腎等臟器得到充分休養。 入秋後的作息應逐步調整為“早睡早起”的狀態。 早起吸收自然界晨露滋養之濕(在空氣品質適宜時), 利於人體適應入秋後的“燥氣”;早睡則可滋養人體陰精, 對補陰有莫大的益處。

穴位保健操。 中醫外治法調理補陰的方法很多, 大家所熟知的睡前泡腳和按摩腳底(重點按摩湧泉穴)都屬於此類。 這裡介紹一套睡前穴位保健操。

第一步, 叩頭梳頭, 雙手十指分開, 用指腹輕輕敲打頭皮2~3分鐘, 然後以指代梳, 從前向後梳頭1-2分鐘。

第二步, 按揉安眠穴1-2分鐘(安眠穴是經外奇穴,

Advertisiment
位於耳後凹陷處和枕骨下凹陷處的連線中點)。

第三步, 搓揉耳廓1-2分鐘(耳朵上有很多穴位, 按揉到有疼痛的地方可以多按幾下)。

第四步, 按揉手腕(內關、神門穴)和手心勞宮穴1-2分鐘。

第五步, 按揉下肢三陰☆禁☆交、照海、湧泉等穴, 每穴1-2分鐘。

第六步, 以肚臍為中心, 順時針摩腹3-5分鐘。

第七步, 平臥放鬆, 深長呼吸, 自然入睡。

柔和運動。 打太極、練瑜伽、飯後慢走等輕緩柔和的運動都非常有助於放鬆身心、調和陰陽。 慢走時注意三步一呼、三步一吸, 慢慢減緩呼吸頻率, 同時每一步意守足底湧泉。

食療補陰。 初秋時節暑未全消, 飲食上除了滋陰潤燥, 還應兼顧清熱。

銀耳蓮子百合糖水

用料:銀耳50克, 蓮子、百合各25克, 枸杞10克, 陳皮一小片,

Advertisiment
冰糖適量。

做法:1、銀耳用水浸泡約10分鐘, 洗淨;2、蓮子、百合熱水浸泡約半小時, 洗淨;3、將銀耳、蓮子、百合、陳皮一起下鍋, 武火隔水燉約半小時, 改小火慢燉3-4小時;4、加入枸杞, 冰糖, 10分鐘後保溫即可。

功用:滋陰潤肺, 生津止咳, 清心除煩。

適宜人群:氣陰兩虛、且陰虛較重, 久咳、乾咳, 咽喉幹癢不爽者尤其適宜。 脾虛者可加半片生薑一同燉服, 減少慢燉的時間, 以制涼潤之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