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西醫治療小兒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個臨床綜合征。 可由多種原因引起、由於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代償和失代償期大多有各器官阻性充血(或瘀血)的表現, 因而通常稱為充血性心力衰竭。 臨床上可有氣急、心悸, 心功過速、怠倦、乏力和水腫等症狀。
臨床表現:症狀和體征與患兒年齡及引起心衰的原因有關。
1.症狀與體征:氣急, 衰竭, 煩躁, 多汗, 食欲差, 可有噁心, 嘔吐, 慢性乾咳, 面色蒼白或青紫。 體格檢查見頸靜脈充盈、心擴大、心律快(安靜時嬰兒>180 次/分, 幼兒>160 次/分), 心音弱, 可有奔馬律及心律不整。 肺聽到濕性囉音, 肝大, 可有全身性水腫。

Advertisiment

嬰幼兒心力衰竭與年長兒不同, 早期不易發現, 主要為蒼白, 氣急, 嘔吐, 煩躁, 心動過速及肝大, 找不到其他原因解釋者, 應考慮心衰可能, 頸靜脈充盈、水腫、肺囉音等征極少見。
2.X 線檢查:心影擴大, 搏動減弱、肺充血。
3.心電圖檢查:心動過速, 可有不整, QRS 和T 波低電臣, S—T 段壓低超過0.5mm。 中醫認為本病內因先天缺損, 或年老臟腑氣機功能衰退;外因外邪襲心, 終成心系病變, 心之氣血陰陽虧損、脈道阻瘀所致。
西醫認為原因很多, 如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肺源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病等, 均可造成心功能不全, 導致失代償之充血性心力衰竭。
西醫治療
1.休息至心衰症狀消失後1~2 周, 吸氧, 限制鈉鹽攝入每天0.2~0.5克。
2.用洋地黃類藥物治療。
Advertisiment
洋地黃藥物選擇, 按病情輕重緩急而定, 兒科多用西地蘭, 一般慢性充血性心衰, 用口服地高辛維持療法。
服用洋地黃後會出現毒性反應, 分為:
(1)輕度:食欲減退、噁心、頭痛。
(2)中度:腹瀉、激動, 失去定向力。
(3)重度:腹痛, 各種心律不整, 如早搏, 陣發性心動過速, 心房撲動或顫動及房室傳導阻滯。
毒性反應的治療:
(1)停止服用洋地黃。
(2)用鉀鹽口服或靜注, 劑量為1.0~1.5mEq/kg/d (lmEq 的等於75mg), 重者靜脈滴注為0.5mEq/kg(濃度為0.3%), 在不少於1 小時滴完, 總量不超過2mEq/kg。
(3)如鉀鹽無效, 可改用普魯卡因醯胺靜脈注射, 小於5 歲者速度為15mg/分, 總量250mg;大於5 歲者25mg/分, 總量500mg。 口服量力14mg/kg/次, 每6 小時1 次。
用氯化鉀或普魯卡因醯胺靜脈滴注時, 要連續觀察心電圖及測血壓以及
時發現過量反應。
3.利尿劑:急性心衰時用速尿(靜脈或肌注)或利尿酸鈉(靜注)lmg/kg/次,
Advertisiment
每4~6 小時可酌情重複使用。 或雙氫克尿塞1~2mg/kg/d 。
4.其他:心衰合併感染及時使用抗菌素。 血紅蛋白在7 克以下時, 少量輸入紅細胞。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哪些藥物常用于中醫治療小兒厭食症?

    中醫治療小兒厭食症是需要對症下藥的,在此介紹目前常用的幾種藥物及其對應症狀。理中丸適用于小兒因為食用生冷食物,傷及脾胃,中焦虛寒,脘腹疼痛,肢體倦怠,手足不溫,噁心嘔吐,口淡不渴,喜熱飲,大便稀溏(... [詳細答案]

  • 1回答

    泗陽縣有中醫治療小兒支氣管炎

    您好,小兒支氣管炎多是由上呼吸道感染病症後病毒未被完全清除,出現病毒下移而產生支氣管炎發作的。支氣管炎一種常見的兒童病症,發病率較高。感染病菌、細菌、過敏源等都有可能引起小兒支氣管炎症。所以建議家長... [詳細答案]

  • 4回答

    西醫治療小兒肺炎用什麼方法和藥啊?

    西醫上治療小兒肺炎很見效的。方法一般是應用消炎藥物,殺滅病原菌,同時對症治療來化痰止咳和退熱。藥一般是抗生素的頭孢類、力羅得、再林等等,抗病毒的利巴韋林,嚴重的時候可以用一些激素來減輕小孩的炎症。 [詳細答案]

  • 1回答

    中醫治療小兒厭食症一般用什麼藥?

    致病用藥,需要對症,中醫治療小兒厭食症也不例外。1.脾胃失調型:表現為食欲差,面色黃,時有腹痛,大便乾燥,舌淡,苔少,脈細弱。治以運脾開胃。常用蓮子肉、蘇梗、佛手、砂仁等藥物。2.脾濕氣阻型:表現為... [詳細答案]

  • 1回答

    中醫治療小兒厭食症有什麼方法?

    中醫可以通過推拿按摩治療小兒厭食症,需要對症治療:(1)乳食壅滯型的,需要消食導滯。建議可以進行推拿,即清板門100次、逆運內八卦100次、推四橫紋100次、捏脊6遍、退六腑100次、揉合穀100次...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