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觀察寶寶大便可判斷疾病

觀察嬰幼兒的大便能夠在某種程度上瞭解孩子消化系統方面的生理狀態。 這就為一些疾病的判斷提供了線索, 同時也為醫生的診斷治療提供了依據。 因此, 家長應隨時觀察孩子的大便情況以獲取健康的資訊。
嬰幼兒的正常大便, 除了新生嬰兒之外, 顏色均為黃色或淡黃色, 外形為軟長條或膏狀, 均勻一致, 不帶膿血、粘液、泡沫。 與此相反, 患病之後的孩子的糞便就會有所變化。 家長應善於觀察和比較, 從中發現問題並且儘快加以解決。
1.蛋花樣便。 如果出現蛋花樣便, 則最大可能為消化系統不正常,
Advertisiment
如消化不良導致的腸炎, 等等。 這種糞便伴隨著多便(每天排5次以上), 糞有酸臭味, 並且含有少量粘液。
2.水樣便。 出現水樣便, 多數原因是得了秋季腹瀉, 學名為輪狀病毒性腸炎。 這時, 患兒就會排出淡黃色的水樣便或者白色水樣便, 與上述情況不同, 患兒便次少, 但數量相對較多, 無腥臭味。 患兒可伴有發熱、咳、咽部充血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3.海水樣便。 糞便呈暗綠色, 如海水樣。 出現這種糞便的原因, 可能是嬰兒患了膜性腸炎。 腹瀉次數頻而且量也較多, 並且帶有腐敗臭味, 其中還會包括膜樣組織和粘液。 如果患兒的發病較急, 並伴有嘔吐和高熱現象, 則可能出現脫水, 病情已經很嚴重了, 必須迅速送到醫院進行急救。
4.米泔水樣便。
Advertisiment
如果嬰兒的糞便如同米泔水樣, 且次數較多, 則要考慮到霍亂或者副霍亂。 霍亂和副霍亂起病較急, 伴有頻繁的嘔吐, 會出現脫水、肌肉痙攣疼痛和迴圈衰竭症狀, 十分危險。 出現這種狀況, 要立即把孩子送入醫院搶救。
5.泡沫便。 這種便呈棕黃色水樣, 帶有大量泡沫, 並且有強烈的酸味。 這是由於嬰兒吃了過多的澱粉類食物, 例如米糊、蛋糕等, 由於細菌的作用, 腸內發酵產生了較多的二氧化碳氣所造成的。 這些氣體造成腸部蠕動而發生腹瀉。
6.豆腐渣樣便。 被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嬰幼兒, 常排出黃色帶粘液的便, 有時排豆腐渣樣便。
7.粘液便。 嬰幼兒糞便中混有膿血和粘液, 可見於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結腸炎或慢性細菌性痢疾。
Advertisiment

8.膿血粘液便。 嬰幼兒的糞便中混有膿血和粘液, 這說明可能孩子患有細菌性痢疾。 此時, 患病兒的排便次數多而量並不多, 腹痛, 排便前哭叫, 如果還伴有高熱和驚厥, 可能是中毒性痢疾。
9.鮮血便。 糞便表面或大便之後附有鮮血, 或便末滴血, 這可能為肛裂, 或者直腸息肉造成的。
10.果醬樣便。 大便為血和粘液混合的紅色粘凍樣糞便, 常見於阿米巴痢疾和腸套疊。 後者為5~10個月的嬰兒常得的急腹症, 除了排果醬樣大便(其中大便質較少), 還伴有陣發性哭鬧。 因為患兒腹痛, 嬰兒反復嘔吐, 有時會出現休克樣的面容。
11.血水樣便。 大便呈棕色血水便, 如紅豆湯樣, 多見於嬰幼兒出血性壞死性腸炎。 患兒常出現腹痛、嘔吐、高燒以及中毒性休克等症狀。
Advertisiment

12.暗紅色血便、柏油樣便。 大便暗紅或漆黑如柏油狀, 又稱為黑便, 提示我們嬰兒的上腸胃道可能大量出血, 其原因可能是胃十二指腸潰瘍, 美克氏憩室炎引起的出血。 在這種情況下, 家長要立即送患兒去醫院診斷和治療。
13.白陶土樣便。 患兒的糞便如白色土樣, 原因是膽道部分發生梗阻, 以致於膽汁不能進入腸道, 結果膽紅素代謝產物膽綠素和膽原不能形成, 糞便就不能成為正常的淡黃色, 呈現為白陶土樣甚至石灰樣(膽完全梗阻), 這是十分危險的。 家長要立即帶孩子到急救中心去搶救。
14.脂肪便。 膽汁和胰液能夠幫助脂肪消化與吸收。 如果食物中脂肪含量過多, 嬰幼兒的膽、肝、胰腺機能出現障礙,
Advertisiment
食物中的脂肪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和吸收, 就會出現脂肪性腹瀉, 這樣, 每次排便量很多, 呈灰白色糊狀或液狀, 外觀如同奶油, 具有油光色彩。 同時, 脂肪便還有腐臭味。
大便的外觀是瞭解嬰幼兒消化系統功能的視窗, 家長應通過對嬰幼兒大便的觀察, 初步判斷孩子是否有疾病, 以便早期發現, 及時診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