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寶寶四個月了, 應該添輔食了。
這恐怕是輔食添加最常見的誤區—嚴格按照月份牌來開始添加輔食。
幾年前, 美國的兒科專家的確都推薦在4個月左右開始添加輔食。 但是從90年代末開始, 根據最新的研究結論, 專家們改變了立場。 目前美國兒科學會的立場是:倡議母乳喂養的嬰兒不要在6個月以前開始進食固體食品。 國際母乳會的一貫觀點是:嬰兒從出生到6個月, 依靠純母乳喂養就能夠得到成長所需的一切營養, 不需要、也不應該添加任何輔助食品, 包括水。
是否應該添加輔食, 也不是看月份牌,
Advertisiment
1、 寶寶有能力表達拒絕, 即寶寶在不想吃東西時, 閉上嘴扭轉頭, 以此告訴媽媽“我不要!”如果寶寶沒有這樣的能力, 你只不過是在向一個無法抗拒你的嬰兒嘴里塞他不需要的東西。
2、 寶寶能夠不用扶助, 自己坐著, 脖子也能夠直立。
3、 寶寶的舌頭推吐反射消失, 并具備吞咽能力。
4、 寶寶對大人吃飯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并且能夠伸手抓住食品。
過早添加輔食, 對于寶寶的健康有百弊而無一利。 最常見的害處有以下幾點:
1、 寶寶的免疫系統十分脆弱, 過早添加固體食品容易引發過敏癥。 等到時機成熟再添加輔食, 寶寶有能力接受,
Advertisiment
2、 寶寶的消化系統、腎功能尚未健全, 過早添加固體食品增添不必要的負擔, 為將來埋下健康隱患。
3、 固體食物的營養, 遠遠沒有母乳完全。 母乳是根據寶寶的身體需求特別制造的, 含有完備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免疫因子等等。 添加了固體食品, 勢必造成寶寶對母乳攝取的減少, 從而破壞營養的平衡。
6個月也不是絕對的底線, 有些早產兒或者過敏體質的嬰兒, 由于身體的原因, 拒絕或不能接受輔食, 完全 依靠母乳喂養到八、九個月甚至更長, 也一樣營養俱全, 健壯成長。 其實, 直至上個世紀初, 絕大多數的嬰兒在一歲之前都是完全依靠母乳喂養。
誤區二:不及早添加輔食, 會造成寶寶營養不良。
Advertisiment
其實開始給寶寶添加輔食的目的, 并非是補充營養, 而是訓練寶寶習慣另外一種進食方式。 添加輔食的最初, 都是一天僅僅喂一小勺單一食品(比如香蕉或者嬰兒米粉), 媽媽觀察寶寶是否接受、是否過敏。 如果寶寶拒絕, 就必須馬上停止, 再等一等, 再試一試。 如果寶寶接受而且不過敏, 則這樣少量單一地添加幾天之后, 可以開始嘗試添加少量的另外一種食物。
如果說開始添加輔食對于寶寶有什么補充, 重點也不在營養, 而是寶寶胃口大了, 單純依靠母乳已經不能夠吃飽, 需要額外的食物。 在一歲之內, 寶寶的主要營養來源是母乳, 而不是輔食。
誤區三:添加輔食后, 就應該給寶寶斷奶。
有些宣傳手冊上把輔食稱為“離乳食品”,
Advertisiment
嬰兒在一歲之前, 母乳仍是主要食品和營養來源, 尤其維生素的主要來源在于母乳, 而不是輔食。 寶寶的身體對于母乳和輔食營養的吸收有著天壤之別:母乳中的營養基本上完全吸收, 輔食中的很多營養卻吸收不全。 最典型的就是對鐵的吸收:母乳中的鐵含量雖少, 但能夠滿足孩子的需求, 并且吸收率高達75%;固體食物無論如何增添強化鐵, 吸收率僅僅為4%, 而且牛奶會讓寶寶體內的鐵通過糞便流失。
每一位媽媽的乳汁都是為她的寶寶特別設計的, 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變化,
Advertisiment
因此, 在添加輔食的同時, 應該保持每天的母乳攝取量, 而不是減少, 更不是取消。
誤區四:給寶寶輔食添加晚了, 會錯過訓練寶寶咀嚼能力的最佳時期。
這種說法沒有科學根據。 寶寶也并非僅僅依靠輔食來學習咀嚼, 他們吃手指、咬牙膠、嚼玩具, 總之把能抓到手的東西往嘴里放, 就已經“訓練”了咀嚼能力。
誤區五:寶寶不愛吃飯的時候, 不能隨他便, 我要想法設法把吃的塞進去。
添加輔食的最重要原則是:尊重孩子,讓孩子做主。當孩子閉嘴扭頭表示拒絕時,接受孩子的意愿,千萬不要勉強孩子進食。
無論多么小的孩子,無論做什么,都需要把握自主權。任何精神壓力都會給他們造成心理陰影,甚至導致他們喪失本來應有的能力。
饑餓感是每一個孩子天生就具有的最基本的本能之一,因此吃飽肚子也是他們本能會做到的最基本的活動之一。進食是孩子的首要任務,什么時候吃、吃多少,都應該由孩子說了算。精神健全的孩子不會餓著自己。
可惜的是,有些父母不明白這個道理,總是把吃飯的任務包攬到自己身上,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權,把吃飯這件本來應該充滿愉悅氣氛的活動,變得神經兮兮、緊張萬分,逼著孩子多吃,一定要吃到自己認為滿意的分量才罷休。
如果孩子不能夠從進食這件活動中享受到快樂,而是感受到精神壓力,他會很快厭煩吃飯;如果孩子不能夠掌握進食的主動權,他會逐漸喪失掉饑餓感。
飲食是嬰幼兒學習、探索人生的重要途徑。進食從來不僅僅是滿足生理上的需要,更是滿足精神方面的需求,同時開發孩子的社交能力。從一開始的母乳喂養,嬰兒得到的不僅僅是香甜的乳汁,也是媽媽溫暖的懷抱和充滿愛意的關注。到了固體食物階段,小孩子會從進食活動中得到身體和精神兩方面的愉快感,并且更進一步地感受、認知事物和世界,對父母和環境建立信任感。
做父母的一定要謹慎行事,與孩子建立起健康的喂養關系。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孩子和孩子之間差異很大。有些孩子天生就愛吃飯,狼吞虎咽;有些孩子則比較害羞,對輔食采取警惕回避態度,細嚼慢咽,但是照樣茁壯成長。有些孩子一頓飯吃飽,有些孩子則東吃一口、西吃一口,仿佛羊吃草(grazing),但是每一口加在一起,分量就夠了(every bite counts)。同一個孩子的吃飯規律也不一定一成不變,前幾天吃的多,這幾天可能吃的少,前一陣子愛吃的東西,這一陣子可能根本不理,這些都是正常的。看一個孩子的進食量、營養攝取均衡,不是僅僅看一天,而是應該綜合一個星期來看。
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同其他孩子相比,接受自己孩子的個性,耐心地對待吃的少的孩子。
添加輔食的最重要原則是:尊重孩子,讓孩子做主。當孩子閉嘴扭頭表示拒絕時,接受孩子的意愿,千萬不要勉強孩子進食。
無論多么小的孩子,無論做什么,都需要把握自主權。任何精神壓力都會給他們造成心理陰影,甚至導致他們喪失本來應有的能力。
饑餓感是每一個孩子天生就具有的最基本的本能之一,因此吃飽肚子也是他們本能會做到的最基本的活動之一。進食是孩子的首要任務,什么時候吃、吃多少,都應該由孩子說了算。精神健全的孩子不會餓著自己。
可惜的是,有些父母不明白這個道理,總是把吃飯的任務包攬到自己身上,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權,把吃飯這件本來應該充滿愉悅氣氛的活動,變得神經兮兮、緊張萬分,逼著孩子多吃,一定要吃到自己認為滿意的分量才罷休。
如果孩子不能夠從進食這件活動中享受到快樂,而是感受到精神壓力,他會很快厭煩吃飯;如果孩子不能夠掌握進食的主動權,他會逐漸喪失掉饑餓感。
飲食是嬰幼兒學習、探索人生的重要途徑。進食從來不僅僅是滿足生理上的需要,更是滿足精神方面的需求,同時開發孩子的社交能力。從一開始的母乳喂養,嬰兒得到的不僅僅是香甜的乳汁,也是媽媽溫暖的懷抱和充滿愛意的關注。到了固體食物階段,小孩子會從進食活動中得到身體和精神兩方面的愉快感,并且更進一步地感受、認知事物和世界,對父母和環境建立信任感。
做父母的一定要謹慎行事,與孩子建立起健康的喂養關系。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孩子和孩子之間差異很大。有些孩子天生就愛吃飯,狼吞虎咽;有些孩子則比較害羞,對輔食采取警惕回避態度,細嚼慢咽,但是照樣茁壯成長。有些孩子一頓飯吃飽,有些孩子則東吃一口、西吃一口,仿佛羊吃草(grazing),但是每一口加在一起,分量就夠了(every bite counts)。同一個孩子的吃飯規律也不一定一成不變,前幾天吃的多,這幾天可能吃的少,前一陣子愛吃的東西,這一陣子可能根本不理,這些都是正常的。看一個孩子的進食量、營養攝取均衡,不是僅僅看一天,而是應該綜合一個星期來看。
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同其他孩子相比,接受自己孩子的個性,耐心地對待吃的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