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

揠苗助長的故事是眾所周知的, 這個故事可以應用到我們教養孩子上。
許多父母因為望子成龍, 不惜在孩子的腿部肌肉還未發達時, 便強迫他學習行走, 在腦部發育未完全及手眼合作未完善時, 便強迫他伏在案頭上, 讀書寫字。 他們以為這樣可以炫耀于親戚朋友。 其實這樣下去往往會使孩子視學習如畏途, 不是成不了材, 便是長大後變成體格衰弱、心理不健全的人。 由此看來, 用成人的想法去對待兒童, 強制兒童做些不能做和不喜歡做的事情, 只會弄巧成拙。 因為許多事在成人的眼中是輕而易舉的,
Advertisiment
但兒童去做卻吃不消。
兒童心理的發展是不斷的, 是連續成長的, 我們不能把孩子永遠當作嬰兒, 也不能把兩三歲的孩子當四五歲的孩子看待, 因為孩子在每個年齡段有不同的興趣和意欲。 例如:讓一個兩三歲的孩子靜靜地觀看一輛昂貴的電動火車, 卻不允許他用手去動。 去摸, 對孩子來說是既無法做到也無法忍受的。
一般人認為, 兒童一入幼稚園就應該開始正規的學習了。 其實幼稚園是從德文Kindergarten翻譯出來的, 意思是兒童的園地, 目的是讓年幼的孩子聚在一起社交、遊戲、玩耍、唱歌, 使孩子們從中學習待人接物, 克制自己。
在心理上, 這時期的孩子是好動、好遊戲的, 好奇、好模仿的, 所以無論在生活習慣上、思想上、技術上、語言態度及情緒上的發展都在這一時期打下基礎,
Advertisiment
健全人格的養成也從這一時期開始。 他們需要的是安全感、自信心, 需要的是和諧的生活, 優良的環境及自由發展、充滿快樂氣氛和活潑生動的非形式的學習方式。
兒童是好遊戲的、好奇的、好動的, 當孩子們在花園裡撿拾些石塊敲聲觀摩時, 別肯定他們是頑皮, 在偷懶, 在外面嬉戲荒廢學業, 其實他可能正在學習, 正在受教育, 因為他可能正憑著他的視覺、聽覺、觸覺以及嗅覺去欣賞, 去鑒別這塊小石頭。 他可能沒有石頭的學術知識, 不懂這塊小石頭的專有名詞, 但憑著他的感覺, 他會認識這件東西和別的東西不同。 如果拿木塊相比較, 他會知道石塊比木塊重,
Advertisiment
比木塊結實, 顏色與木塊不同。 這種由興趣而引起的、自發主動的學習精神, 正是求之不得的優秀學習態度, 這比父母的說教, 老師的講授深刻得多。  
為了滿足求知欲, 這孩子可能拿去發問別人, 拿去看圖比較, 甚至翻看圖書, 這正是求知的開始。 又如某孩子在地上觀看螞蟻, 做父母的與其喝止, 不准他玩弄, 不如就利用這現成的教材, 跟孩子一起觀摩, 一起研究, 拿來看它的形狀是怎樣的?頭部是在哪裡?它住在什麼地方?它喜歡吃些什麼?等等。 有疑問的去發問, 有不懂的去思索, 甚至一起到書店或圖書館翻看書本。 假如孩子只會看圖不會識字, 那就更應該趁這機會講解給他聽, 並讓其知道會讀書, 會認字的好處, 讀書寫字是研究學問的工具。
Advertisiment

這樣利用他的好奇心、好遊戲、好動的心理引導他去學習, 自幼便孕育他強烈的求知欲, 培養其他良好學習態度, 一旦到了入學年齡, 還愁他不肯好好讀書, 好好求學嗎?
當然, 我們強調讓幼兒自由活動, 在遊戲中學習, 也應注意嚴守一個原則, 就是自由和責任的問題, 兩者是應該相輔相成的。 讓孩子自幼培養自由活動的能力, 但仍需要負起自律自治的責任, 在孩子們不妨礙不侵犯別人的情形下, 可得到活動的自由。 “自由”二字, 身為家長應該明白其真正的含義, 並以身作則, 讓孩子從小領悟。
在學習上, 在工作中, 我們可以儘量發表意見, 創造新的思想, 但我們對自己的發言要負責任的。 在行為上, 我們也有行動的自由,
Advertisiment
但是這個自由也是要負很大責任的, 個人的自由不能侵犯他人的自由, 更不能觸犯法律、法規。 在教育孩子時, 特別要注意這點, 否則誤解了自由, 弄得孩子沒有紀律, 自我為中心地任性胡來是沒有教養的表現, 真正的自由是一定要和責任感聯在一起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