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讓音樂與智障兒的心靈同行

為發掘智障兒未開啟的潛能, 父母們總是創造一切機會, 讓寶貝們嘗試。 寶貝對旋律有興趣, 父母就會教寶貝唱歌, 可並不是每一位父母都掌握了正確的啟示寶貝的方法, 那麼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生活實例:
“咦!那裡是什麼聲音?我好喜歡呀!我來看看。 ” 5歲的唐氏寶貝甜甜剛從幼稚園的臥室午睡出來, 準備去活動室玩。 她走過音樂教室, 聽見裡面有聲音, 就停下腳步推門張望, 原來是楊老師在教李老師彈琴呢!“真好聽, 我也聽一會兒吧。 ”甜甜這一聽就聽了好長時間, 自己還手舞足蹈地跟著楊老師在一旁哼唱。

Advertisiment
楊老師發現了甜甜有這方面的興趣後, 特意教甜甜唱歌, 現在甜甜已經會唱四五首簡單的歌曲了。

專家解析:
喜歡聽音樂是兒童的天性, 智障兒也是一樣, 甚至可以說更喜歡。 只要聽見音樂(無論是老師的彈琴聲、唱歌、電視裡的音樂背景或歌舞節目)往往都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即使正在打鬧的寶貝也會安靜下來, 或者情不自禁地走近聲源。 對於唐氏寶貝來說, 愛好音樂甚至成為他們的特點之一。 有經驗的老師往往會用音樂作為好幫手, 來對語言能力很差的智障兒進行教學, 這樣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現在, 有一種音樂療法, 將要教給智障兒學習的東西融入音樂, 或以音樂為橋樑引導他們漸漸有學習意識。

Advertisiment
對智障兒進行音樂教學和對正常兒童不完全相同, 不能要求寶貝們聽到一首曲調, 就可能想像風吹過草原、白雲在天上飄, 唱得悠揚悅耳。 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 都只能是一步步地來啟迪他們。

音樂教學對智障兒的4個作用
1.是智障兒條件刺激的信號
也即是說作為個別活動的條件刺激:想讓寶貝們到院子裡去活動, 老師可以播放曲調A;想讓寶貝們去洗手, 就播放曲調B。

2.是語言或知識教育的材料
一首歌的歌詞作為語言或知識教育的材料, 可以把想教寶貝們的詞彙、句子融入曲調中, 通過他們喜愛的聽和唱來學。 比如, 讓寶貝學習什麼是大象、什麼是小兔, 可以把大象或小兔的卡片掛在黑板上。 配上這首歌曲讓他們從學唱中學到了大象或小兔的特點:

Advertisiment

1=C 2/4 是什麼
大耳朵, 長鼻子, 四條腿長得粗又壯。
紅眼睛, 長耳朵, 走起路來一跳一跳。
是什麼, 我知道, 這個動物是大象。
是什麼, 我知道, 這個動物是小兔。

3.是陶冶性情的工具
音樂與陶冶性情的關係早已被證明了, 智障兒在成人的教育下也會接受這種關係, 退縮的寶貝不愛一個人開口講話, 在音樂的背景下, 他也會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唱(哪怕唱不成調), 慢慢也可以改變一些退縮的毛病。 對於攻擊性強的智障兒, 可以讓他們練習打擊樂器, 把過剩的精力用在這裡, 對他們變得熱情、活潑也有作用。 總之, 在音樂的薰陶下智障兒也會變得更加活潑、熱情、文雅、向上、有禮貌。

4.是心情愉快的源泉
音樂特別是歡快的曲調,

Advertisiment
能使寶貝興奮、放鬆、快樂, 甚至手舞足蹈。 特別對那些反應慢的、對學習沒有興趣的智障兒來說, 多用一些歡快的曲調可使他們興奮起來, 願意學習了。 訓練智障兒學音樂, 實際上是一個特別曲調與模仿的過程。


教智障兒學音樂的5個方法
1.多次重複, 建立聽的條件反射。
比如, 要將音樂的曲調與智障兒做的活動結合出現, 反復練習, 他們是能學會的。 不過, 要注意讓他們做不同活動的曲調必須差別很大, 否則會發生混淆。 另外, 一次只教一個曲調, 會了一個再教第二個。

2.通過學曲調學知識時, 選擇曲調簡單、可以表演的。
比如學“喇叭”、“銅鼓”, 可以用下列曲調, 讓寶貝可以邊唱邊跳:

吹起小喇叭 敲起小銅鼓
1=F 2/4
吹起小喇叭,

Advertisiment
噠嘀噠嘀噠。
敲起小銅鼓, 咚咚咚咚咚。
噠嘀噠嘀噠, 咚咚咚咚咚。
我愛我的小喇叭,
我愛我的小銅鼓。
3.教唱一首歌時要分段再合起來, 但是不能分得太細。
比如, 教唱“吹起小喇叭, 敲起小銅鼓”這首歌, 可以這樣分段教:
第一段:吹起小喇叭, 噠嘀噠嘀噠。
第二段:敲起小銅鼓, 咚咚咚咚咚。
第三段:噠嘀噠嘀噠, 咚咚咚咚咚。
第四段:我愛我的小喇叭。
第五段:我愛我的小銅鼓。
然後, 再把這五段合起來領唱, 讓寶貝跟著唱多遍。

4.選擇陶冶寶貝性情的曲調。
音樂要明快、優美、節奏清楚, 讓寶貝沉浸于其中, 受到音樂的薰陶。

5.在活動室玩遊戲, 選擇易於激發寶貝歡樂情緒的樂曲。
曲調簡單、明快, 可以使寶貝隨意做動作、手舞足蹈, 無拘無束更能使他們情緒高漲。


專家特別提示:
1.教智障兒學音樂、學唱歌的老師,不必一定要專業水準很高的專家,最重要的是愛心、耐心和恒心。有了這“三心”就是一位元稱職的音樂老師了。
2.如果一個班有兩三名老師、一個家庭有兩三個成人,那麼可以隨時隨地和寶貝一起哼唱寶貝已經學會了的歌曲,帶著寶貝一起練習。
3.智障兒學“唱”歌,往往是“喊”歌,嗓門特別大,在他們認為聲音愈大,學得愈好。唱的曲調也不准,有時甚至聽不出他在唱哪首歌。一首歌往往只會發出開頭或末尾一兩個詞。在這種情況下還是要表揚他們的參與,不必要求他們學得非常像,要知道這對他們來說是太難了。


專家特別提示:
1.教智障兒學音樂、學唱歌的老師,不必一定要專業水準很高的專家,最重要的是愛心、耐心和恒心。有了這“三心”就是一位元稱職的音樂老師了。
2.如果一個班有兩三名老師、一個家庭有兩三個成人,那麼可以隨時隨地和寶貝一起哼唱寶貝已經學會了的歌曲,帶著寶貝一起練習。
3.智障兒學“唱”歌,往往是“喊”歌,嗓門特別大,在他們認為聲音愈大,學得愈好。唱的曲調也不准,有時甚至聽不出他在唱哪首歌。一首歌往往只會發出開頭或末尾一兩個詞。在這種情況下還是要表揚他們的參與,不必要求他們學得非常像,要知道這對他們來說是太難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