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你的寶寶
9個月大的寶寶,能自如地爬和站立了。 除了睡覺, 他一刻不停地活動, 竭力想在自己的周圍發現點什麼, 拼命給自己尋找著感興趣的目標, 把家弄得亂七八糟的。 而且他開始有自己的思想和主意了, 這種逐步走向獨立的表現, 令大人既興奮又擔憂!
寶寶喜歡扶著欄杆或傢俱等一切夠得著的東西, 練習“行走”, 也不管那是固定的, 還是活動的, 他都會不由自主地靠上去抓握。 現在, 危險——時刻威脅著寶寶的安全和生命。 因此, 媽媽應該密切關注寶寶的一舉一動, 不要讓他離開你的視線, 哪怕只是短短的瞬間!
Advertisiment
這時期, 寶寶特別愛玩, 常常錯過上午小睡的時間。 只要寶寶不煩躁不疲勞, 可讓他堅持到午飯以後再睡午覺。
你所看到的寶寶——
*能夠自如地到處爬行;
*大多數寶寶能扶著東西站起、坐下, 有的能扶著傢俱行走;
*能用拇指和食指捏小物品, 能投擲東西;
*懂得“不”、“再見”、“謝謝”等意思, 並會做相應的手勢;
*聽到別人叫他名字會作出反應;
*經常模仿發音, 重複“媽媽”等音節, 有的還會發出類似“爸爸”、“奶奶”等音節;
*模仿性的動作越來越多。
給你的貼心叮囑——
大多數寶寶已經出牙了, 早期的口腔保健對寶寶的乳牙生長非常重要。 因此, 媽媽要做好如下保健護理:
1.睡覺前不給寶寶吃食物, 平時少吃甜食;
2.每天的早晚讓寶寶喝一定量的白開水以清潔口腔;
Advertisiment
3.不要讓寶寶養成吮吸手指、使用安慰奶嘴等習慣。
你應該知道的
——感官發展和潛能開發
語言與交流
寶寶已經知道了自己的名字, 叫他名字會答應;如果他想要拿某種東西, 家長嚴厲說, “不能動!”, 他會立即縮回手, 停止行動。
你該做的——
*讓寶寶聽到詞的音節的同時, 有意識地讓他理解詞的含義。 譬如, 指著電燈, 教寶寶說, “電燈”;然後問寶寶, “電燈在哪兒?”他會轉向電燈, 或用手指著電燈, 同時會發出聲音。
*結合“吃喝玩耍”中的具體事例, 經常給寶寶說簡單的詞語, 讓他理解語言並把它和物體或動作聯繫起來。
認知
這個階段的寶寶, 模仿欲很強, 可以利用這一點和寶寶一起做遊戲, 讓他在遊戲中模仿, 學習手指的動作技能,
Advertisiment
你該做的——
*給寶寶一個拆裝簡單的玩具, 讓他不斷拆裝;
*給他準備一個收藏玩具的大盒子, 讓他自己從盒子裡一樣一樣把玩具拿出來玩, 並找出自己喜歡的玩具;遊戲結束後再把玩具一樣一樣放回盒子裡。
運動
寶寶坐得很穩了, 能由臥位坐起來、再躺下, 靈活地往前向後爬行, 扶欄杆站立, 試探著行走。
你該做的——
*在床欄的另一端, 用玩具逗引寶寶, 鼓勵他自己走過來拿玩具, 如果失敗了要給予鼓勵, 如果成功了要給予讚揚;
*讓寶寶兩隻手各拿一塊積木, 大人先做對敲的動作給寶寶示範, 再鼓勵寶寶自己對敲積木。
養育你的寶寶
餵養原則:
寶寶長牙了, 有咀嚼能力了。 現在可以給他一些稍微硬的食物,
Advertisiment
訓練邁步感覺:
這個月, 該給寶寶進行邁步訓練了。 讓寶寶的兩腳分別站在你的兩個腳面上, 左右邁步, 讓他自己慢慢體會兩腳邁步的感覺;另一種方法是, 在寶寶的身後扶著他的雙腋, 用你的雙腳推頂他的兩腳, 左右交替邁步, 讓他有邁步的意識。
選擇合適圖書:
給這個階段的寶寶選擇圖書時, 應該選擇鮮豔醒目的彩色圖畫書或圖片, 畫面最好是寶寶常見的物體和人物, 這樣可以幫助寶寶辨認, 產生興趣, 從而認識不同的事物。
Advertisiment
培養生活規律:
寶寶良好的生活習慣, 需要大人在養育過程慢慢培養。 現在, 大人只能辛苦些, 不要因為自己的事情或工作, 影響和打亂寶寶正常的作息時間。 應該讓寶寶按時吃飯、餵奶、洗澡、睡眠、玩耍以及大小便, 讓他慢慢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特別提醒
這個時期的寶寶特別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 所以, 一到家裡開飯的時間, 他會很興奮, 想和家人一起上桌吃飯。 可以準備一個與餐桌同樣高度的嬰兒餐椅, 讓寶寶坐在餐桌上用餐。 給他自己的碗和小勺, 讓他自己動手。 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孩子對吃飯的興趣, 而且還可以鍛煉手部動作、學習用餐的禮儀。
經常會遇到的麻煩
尿液有時渾濁
寶寶正常的尿液應該是清澈透明的,但是,遇上炎熱的夏天、寶寶的活動量過大、生病發熱,或者飲食結構不當,寶寶尿中的鹽分會濃縮,尿液出現渾濁現象。此外,當外界環境的溫度明顯低於寶寶體溫時,尿液中的鹽類不容易溶解,也會出現尿液渾濁現象。
對策:
*如果寶寶沒有其他異常表現,只需適當補充水分、改善食物結構,尿液渾濁的現象會自行消失。
*如果寶寶還有其他異常表現,如發熱、精神欠佳、食欲不振、噁心、嘔吐、排尿哭鬧、排尿次數增多等症狀,應及時去醫院檢查,以免延誤了治療。
空調導致疾病
空調本身並不會引起疾病,但長期呆在使用空調的房間裡,室內的溫度、濕度、空氣迴圈、空氣品質等出現問題時,會導致人體不能適應,容易引起所謂的“空調病”。
預防:
*在寶寶房間使用空調時,最好同時採用空氣交換器;夏天,空調的溫度一般設定在28℃以上,不能太低;
*開空調的房間,每天最好開窗通風2~3次,每次1小時以上;
*夏天早晚氣溫不高時,應帶寶寶去室外活動;冬天的中午或午後,室外氣溫尚可時,也應該讓寶寶到室外曬曬太陽,活動活動身體。
吞食小物品
這個階段的寶寶非常好奇,經常會往嘴裡塞一些小的東西,這些東西剛吞進去,並不影響寶寶的活動,所以,短時間表面看上去,寶寶會好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似的,但是,時間一長,麻煩就出現了。
對策:
*隨時隨地、密切注意你的寶寶,儘量讓那些小東西遠離寶寶;
*萬一吞下了藥丸、藥片或其他化學製劑等物品,應拿好這些物品的包裝袋、說明書等資料儘快帶著寶寶趕往醫院;
*如果是比較尖銳的金屬、塑膠或其他比較質地硬的物品,也應將孩子送往醫院就診;
*如果寶寶吞下的是一些表面比較圓潤、光滑,質地比較穩定的小物品,寶寶的情緒和狀況也比較正常,一般可以不去醫院,但要密切注意他的大便,一般在1-2天內這些物品會夾帶在大便中出現。
提醒:
千萬不要用手或其它東西試圖從寶寶的嘴巴或者鼻腔裡把物品挖出來,這樣做不僅無濟於事,反而會把物品推得更深入,使寶寶的處境更加危險。應保持冷靜,儘快送寶寶去醫院。
氣管炎、肺炎的家庭護理
氣管炎的主要症狀是咳嗽和發燒,有些孩子可能會併發哮喘。肺炎除了上述症狀外,可能會有呼吸困難,症狀也更嚴重。治療的同時患兒還需要細心周到的家庭護理。
方法: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讓寶寶充分休息、保證睡眠,多喝水、吃易消化有營養的食物;
*如果寶寶喘得厲害,應把枕頭墊高些,呈半躺半坐位,餵奶時要特別注意防止嗆奶;
*按醫生的處方按時服藥,如有高燒,應給寶寶物理降溫。
經常發生的養育錯誤
“打針比吃藥效果好”
寶寶生病了,很多家長會要求醫生給孩子打針治療,認為“打針比吃藥效果好而且快”。其實,選擇打針還是吃藥,應根據寶寶的病情以及藥物的性質、作用來決定。
有些疾病,口服藥的效果要比打針好,如腸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藥物通過口服進入胃腸道,速度較快且保持有效地濃度,效果比較好。所以,家長不能迷信打針,應尊重醫生的診斷,根據疾病和藥物的性質來決定給藥的途徑。
而且還可以鍛煉手部動作、學習用餐的禮儀。經常會遇到的麻煩
尿液有時渾濁
寶寶正常的尿液應該是清澈透明的,但是,遇上炎熱的夏天、寶寶的活動量過大、生病發熱,或者飲食結構不當,寶寶尿中的鹽分會濃縮,尿液出現渾濁現象。此外,當外界環境的溫度明顯低於寶寶體溫時,尿液中的鹽類不容易溶解,也會出現尿液渾濁現象。
對策:
*如果寶寶沒有其他異常表現,只需適當補充水分、改善食物結構,尿液渾濁的現象會自行消失。
*如果寶寶還有其他異常表現,如發熱、精神欠佳、食欲不振、噁心、嘔吐、排尿哭鬧、排尿次數增多等症狀,應及時去醫院檢查,以免延誤了治療。
空調導致疾病
空調本身並不會引起疾病,但長期呆在使用空調的房間裡,室內的溫度、濕度、空氣迴圈、空氣品質等出現問題時,會導致人體不能適應,容易引起所謂的“空調病”。
預防:
*在寶寶房間使用空調時,最好同時採用空氣交換器;夏天,空調的溫度一般設定在28℃以上,不能太低;
*開空調的房間,每天最好開窗通風2~3次,每次1小時以上;
*夏天早晚氣溫不高時,應帶寶寶去室外活動;冬天的中午或午後,室外氣溫尚可時,也應該讓寶寶到室外曬曬太陽,活動活動身體。
吞食小物品
這個階段的寶寶非常好奇,經常會往嘴裡塞一些小的東西,這些東西剛吞進去,並不影響寶寶的活動,所以,短時間表面看上去,寶寶會好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似的,但是,時間一長,麻煩就出現了。
對策:
*隨時隨地、密切注意你的寶寶,儘量讓那些小東西遠離寶寶;
*萬一吞下了藥丸、藥片或其他化學製劑等物品,應拿好這些物品的包裝袋、說明書等資料儘快帶著寶寶趕往醫院;
*如果是比較尖銳的金屬、塑膠或其他比較質地硬的物品,也應將孩子送往醫院就診;
*如果寶寶吞下的是一些表面比較圓潤、光滑,質地比較穩定的小物品,寶寶的情緒和狀況也比較正常,一般可以不去醫院,但要密切注意他的大便,一般在1-2天內這些物品會夾帶在大便中出現。
提醒:
千萬不要用手或其它東西試圖從寶寶的嘴巴或者鼻腔裡把物品挖出來,這樣做不僅無濟於事,反而會把物品推得更深入,使寶寶的處境更加危險。應保持冷靜,儘快送寶寶去醫院。
氣管炎、肺炎的家庭護理
氣管炎的主要症狀是咳嗽和發燒,有些孩子可能會併發哮喘。肺炎除了上述症狀外,可能會有呼吸困難,症狀也更嚴重。治療的同時患兒還需要細心周到的家庭護理。
方法: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讓寶寶充分休息、保證睡眠,多喝水、吃易消化有營養的食物;
*如果寶寶喘得厲害,應把枕頭墊高些,呈半躺半坐位,餵奶時要特別注意防止嗆奶;
*按醫生的處方按時服藥,如有高燒,應給寶寶物理降溫。
經常發生的養育錯誤
“打針比吃藥效果好”
寶寶生病了,很多家長會要求醫生給孩子打針治療,認為“打針比吃藥效果好而且快”。其實,選擇打針還是吃藥,應根據寶寶的病情以及藥物的性質、作用來決定。
有些疾病,口服藥的效果要比打針好,如腸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藥物通過口服進入胃腸道,速度較快且保持有效地濃度,效果比較好。所以,家長不能迷信打針,應尊重醫生的診斷,根據疾病和藥物的性質來決定給藥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