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兩周後, 就可在床頭裝上“丁”形架, 架上懸掛一個彩色鮮豔、體積較大的玩具, 玩具距孩子眼睛50—70釐米。 並且要經常調換懸掛架的位置, 要逗引孩子注視, 發展他們目光固定、兩眼協調、集中在物體上的能力。 房間內光線要充足, 但不宜太強。 燈光或其他光源不要在孩子視野之內, 因為它對孩子視力不利, 同時也會分散孩子注意力, 使其目光不能集中在所懸掛的玩具上。 隨後可用帶響的玩具在孩子眼前左右移動, 然後再做垂直移動和向遠處移動, 逐步發展他們的追視物體的能力, 同時將聽覺鍛煉和視覺鍛煉結合起來。
Advertisiment
但一定要注意, 避免嬰兒產生“豆”眼, 玩具不能長時間固定掛在同一位置上, 而且懸掛物要在嬰兒視野之內。
2.找鈴鐺
四個月左右, 在孩子視野外搖動鈴鐺(或其他帶響的玩具)引誘孩子去找鈴鐺, 鍛煉他們聽覺反應和尋找聲源能力, 培養他們探究興趣。
3.抓玩具
孩子長到4、5個月以後, 在其眼前晃動玩具, 引誘他們去抓。 每次都要讓他抓到, 鍛煉他們目測距離和手眼協調能力。
4.猜猜小鳥在哪裡(2.5~6歲)
讓孩子閉上眼睛或蒙上眼睛。 大人在其附近學鳥叫, 讓孩子用手指出“鳥”在哪裡。 “鳥”可連續叫, 也可只叫一兩聲。 鍛煉孩子傾聽能力和辨別方位的能力, 也可讓孩子閉眼去摸“鳥”。 孩子年齡稍大玩此遊戲時,
Advertisiment
5.取回同樣的玩具(2~6歲)
大人給孩子看一個積木塊(或一定形狀和大小的硬片;圓球等玩具), 讓孩子迅速到盛有各種形狀的小積木塊的盒子裡, 取回與大人顯示的同樣的積木塊來。 大人顯示積木塊的時間可長可短, 小盒裡積木塊形狀可多可少, 小盒距離可近可遠, 可走步取回, 也可跑步, 跳著去取, 還可規定取回的時間和數量等。 根據孩子年齡, 以各種因素決定難度。
6.跟著媽媽練體操(3~6歲)
孩子背靠牆站立, 牆上畫有“米”形標誌。 橫線與孩子肩同高。 媽媽(或爸爸)面對孩子站立。
Advertisiment
7.小青蛙跳荷葉(4~6歲)
大人和孩子當青蛙, 站在“塘”邊向“塘裡”“荷葉”跳, 要準確地落在事先規定的“荷葉”上, 跳到“塘”水中算失敗。 可以比賽。 大家可以輪流當指揮人, 指定落在哪個荷葉上。 可教孩子下面兒歌:“小青蛙, 有本領。 跳得准, 落得輕。 落到荷葉上, 荷葉都不動”。 “荷葉”與“塘邊”距離要根據兒童跳躍能力而定。
Advertisiment
8.小鳥搬家(3~6歲)
地面上畫“樹枝”和“鳥窩”。 孩子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上去。 每次跳都必須落在“樹枝”(線)上。 落不到線上為失敗。 “飛”進窩一次獎給“食物”一塊(畫上有小蟲的紙片)。 結合遊戲教兒歌。 歌詞:“小麻雀, 叫喳喳。 媽媽帶我來搬家。 不怕樹枝動, 不怕樹枝滑。 一飛又一飛, 飛進新的家。 ”
9.找回丟失的小盒(4~6歲)
用3~4個火柴盒各裝滿沙子、土和沙土、沙石混合物。 重量不同。 讓孩子掂一掂其中一盒的重量, 然後把它同其餘火柴盒放在一起, 送到3~5米遠處。 讓孩子跑去取回原來拿的一個火柴盒。 此練習主要鍛煉重量感覺能力。
10.逮黃鼠狼(4~6歲)
孩子閉目站立,
Advertisiment
建議家長在遊戲前給孩子講有關黃鼠狼的故事。
11.盲人擊鼓(4~6歲)
遊戲人閉目(或蒙眼)站立, 手持小鼓槌(或細木棍)。 聽信號後走向前面3~5米處掛在牆上的小鼓(可用鐵盒), 也可由家長拿著小鼓, 為了提高難度, 可在走動前先轉動一圈。 此遊戲鍛煉肌肉感覺、平衡感、動作幅度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