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老, 在寺院高牆的內側發現一把座椅, 他知道, 一定是有貪玩的小和尚越牆到了寺外。
長老搬走椅子, 蹲在那兒等候。 午夜, 外出的小和尚爬上牆, 再跳到椅子上, 他覺得“椅子”不似先前硬, 軟軟的甚至有點彈性。 落地後的小和尚才知道椅子已經變成長老。 小和尚倉皇離去, 以後的一段日子裡他誠惶誠恐地等候長老的發落。 但長老壓根兒從未提及這件“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 小和尚從長老的寬容中獲得啟示, 他收住了心再沒去翻牆, 通過刻苦的修煉, 成了寺院裡的佼佼者, 若干年後,
Advertisiment
無獨有偶。 有位老師發現一位學生在上課時常常低著頭在畫些什麼。 有一天他拿起學生的畫, 發現畫中的人物正是齜牙咧嘴的自己。 老師沒有發火, 只是憨憨地笑著, 要學生課後再加工加工, 讓畫更神似一些。 奇妙的是, 自此那位學生再沒有在上課時間畫過畫, 各門功課都學得不錯, 後來還成為了頗有造詣的漫畫家。
兩個例子, 時空各異。 但歸結到一點, 主人公後來有所作為, 與當初他們被給予的寬容不無關係。
寬容不僅需要“海量”, 更是一種修養促成的智慧。 事實上, 只有那些胸襟開闊的人才會運用寬容。 當初長老若搬去椅子對小和尚“殺一儆百”, 也沒有什麼說不過去的, 小和尚可能從此收斂, 但絕不會真正反省,
Advertisiment
所以,
下次孩子闖了禍,
先等等,
先別發火,
想一想,
試試寬容的力量。
採編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