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重塑父母自身做孩子好榜樣

在父母的心目中, 孩子天生就是善良的天使。 其實初生的孩子無所謂善惡, 他們身上帶著許多本能的衝動, 這些本能的衝動既可以發展成善良的行為, 也可以發展成惡的行為。 父母的責任在於通過科學的養育, 使孩子身上這些本能的衝動發展成善良的行為, 變成一個有道德心的、對他人、對社會負責的人。

養育一個有道德心的孩子是一項非常困難的任務, 因為道德心所包含的愛心、責任感、同情、誠實等非常複雜與微妙, 孩子很難理解這些概念。 因此要掌握科學的養育方法。 下面給爸爸媽媽介紹幾種有效的方法:

Advertisiment

一、榜樣示範法

身教勝於言教, 如果你想讓孩子正直誠實、富有同情心以及有責任感, 你必須首先是這樣;

如果你希望孩子說話有禮貌、尊重別人, 你首先必須做到這些, 即使在你脾氣不好的時候;

如果你希望孩子愛護他人的財物, 把它當作自己的來愛惜, 你也首先必須做到。 總之, 你想讓你的孩子成為怎樣的人, 你自己必須首先是那樣的人。 

除了自己做孩子的榜樣外, 鼓勵孩子與有道德心的孩子一起遊戲也是非常好的方法, 因為孩子之間會互相模仿。 在與好孩子交往的過程中, 你的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模仿好孩子的行為, 比如你想讓你的孩子變得有禮貌, 那麼跟一個比他大的有禮貌的孩子在一起玩就能很快讓他變得有禮貌。

Advertisiment
當然, 父母還可以提醒孩子不斷向有道德心的孩子學習。 提醒一定要具體, 不能籠統地說向某某學習, 而要向孩子說明學習別人什麼, 為什麼要學習這些行為等。 

二、情感認知和體驗法

情感認知和體驗法就是讓孩子學會識別、體驗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反應, 從而達到理解、同情、關心他人等。 運用這種方法主要有以下幾步:

第一步:引導孩子識別、體驗、表達自己的情緒。 日常生活中, 孩子有各種各樣的需要, 當需要獲得滿足時, 可能會表現出高度、興奮、激動、喜悅等, 相反, 則會表現出傷心、痛苦、生氣、難過等情緒。 一旦孩子出現一定的情緒反應, 爸爸媽媽就用相應的詞彙表達, 比如, 週末你答應帶孩子去動物園玩,

Advertisiment
孩子非常高興, 你就可以對他說:“你現在很高興吧!”;當快要離開動物園時, 孩子很不樂意, 顯得很難過, 這時你可以對他說:“我覺得你現在很難過, 是吧?但是天黑了, 我們該回家了。 ”這樣慢慢地就幫助孩子建立起了某一情緒體驗和相應詞彙之間的聯繫, 為孩子理解、體驗他人情緒提供了基礎。 

日常生活中, 爸爸媽媽還可以引導孩子注意、回憶自己的情緒體驗,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學會有意識識別、體驗自己正在經歷的情緒體驗。 一旦孩子能有意識識別、感受自己的情緒體驗, 慢慢就會學會關注他人的情緒體驗。 比如爸爸媽媽對孩子說:“昨天你和小夥伴一起玩時, 我看見你很開心。 ”“今天上午搭積木時,

Advertisiment
你沒有搭成功, 我看見你很傷心。 ”需要注意的是, 回憶的情境不能太久遠, 這樣不利於孩子回憶自己的情緒體驗, 因為孩子記憶久遠事件的能力較弱。 

第二步:引導孩子認識、體驗他人的情緒。 在教育孩子認識、體驗他人情緒時, 首先可以從孩子身邊的人做起, 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 這些人和孩子生活在一起, 孩子易於看見他們的情緒體驗。 孩子的行為或其他事情使自己傷心或高興時, 可以直接告訴孩子自己的感受。 比如, 吃飯時, 孩子把米飯撒了一地, 這時你可能會很生氣, 那麼你就告訴他:“你的這種行為讓我非常生氣!”還比如, 今天在單位受到領導批評了, 你下班回來可能心情不好, 那麼你可以告訴孩子:“我很難過,

Advertisiment
因為我今天挨批評了。 ”

慢慢地, 可以擴展到孩子的同伴或老師等人, 甚至可以擴展到認識書中人物的情緒體驗。 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有插圖的書, 書中的人物有幸福的、生氣的、悲傷的等等, 説明孩子一一認識這些。 當然在認識書中人物的情緒時, 要結合孩子自己的情緒經驗進行, 不能只是說教。 比如, 書中有一個非常高興的人, 不能只是告訴孩子說:“他很高興”而應該說:“他可能受到媽媽表揚了, 或者搭積木獲得成功了, 所以他很高興。 ”總之, 當孩子能夠認識、體驗和表達人的各種情感時, 他已經為成為一個有道德心的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講述和他編故事法

孩子都喜歡聽故事, 故事中的人物往往是孩子崇拜的物件。 因而選擇具有教育意義的故事講給孩子聽,並且和孩子一起討論故事中人物的行為及命運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法。

對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可以用遊戲的方式來講道德故事。就拿“龜兔賽跑”這個故事來說吧,你以害羞的感覺結束故事,然後合起書,讓孩子想像在比賽結果出來時烏龜和兔子各自的心情怎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局?這種討論是培養孩子想像力和批判思維能力非常好的方法,也是道德思維發展的根本。

當然,爸爸媽媽首先要選好故事,故事要適合孩子的理解能力,要蘊涵道德教育意義,故事的結果值得討論。要以遊戲的方式講述故事,不是爸爸媽媽講,孩子被動的聽,而要讓孩子積極參與進來,參與討論、參與想像,對故事結局進行進一步發展,創編出新的故事;或者爸爸媽媽只講故事的一半,沒有結局,讓孩子去思考可能結局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局?長期這樣,就能培養起孩子的道德思維能力,為以後分清是非、辨別真偽和善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運用故事法時,還可以通過創編故事培養孩子相應的行為,把你希望孩子成為的形象變成故事的主人翁,而且可以採用前後對比的方式創編故事情節。比如你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懂禮貌的孩子,那麼你可以創編故事“小白兔”,故事中的小白兔一開始不懂禮貌,所有的小動物都不和她做朋友,慢慢地,小白兔變得有禮貌了,所有的小動物都和她做朋友了,並且還給她許多好玩的玩具……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創編,也可以自己創編,在孩子非常開心的時候講述創編的故事。

除了以上幾種方法外,爸爸媽媽還可以運用以下方法:

(1)表揚法,當孩子出現好行為時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

(2)給孩子提供照料植物和小動物的機會,並向他說明對所有的生命表示愛的重要性;

(3)在家裡放一個“慈善的盒子”,放一些錢在裡面,並說明原因;

(4)通過問類似的問題,如“沒有人跟你玩你有什麼感覺?”或“如果別人取笑你,你有什麼感覺?”等,培養孩子的同情心;(5)在孩子面前真誠地暴露和完善自己。

誠實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最好把自己看作是你自己而不是完美的人。也許在培養一個有道德心的孩子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讓孩子走進真實的我們,這一點比僅僅做一個角色榜樣更好。其實孩子也是父母獲得教育的誘因。因為有了孩子,孩子每時每刻都在評價和監督著我們,我們被迫重新評價我們的信念系統,去除不好的,保留好的,其實這也是我們試圖教育孩子之前必須要做的。

因而選擇具有教育意義的故事講給孩子聽,並且和孩子一起討論故事中人物的行為及命運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法。

對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可以用遊戲的方式來講道德故事。就拿“龜兔賽跑”這個故事來說吧,你以害羞的感覺結束故事,然後合起書,讓孩子想像在比賽結果出來時烏龜和兔子各自的心情怎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局?這種討論是培養孩子想像力和批判思維能力非常好的方法,也是道德思維發展的根本。

當然,爸爸媽媽首先要選好故事,故事要適合孩子的理解能力,要蘊涵道德教育意義,故事的結果值得討論。要以遊戲的方式講述故事,不是爸爸媽媽講,孩子被動的聽,而要讓孩子積極參與進來,參與討論、參與想像,對故事結局進行進一步發展,創編出新的故事;或者爸爸媽媽只講故事的一半,沒有結局,讓孩子去思考可能結局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局?長期這樣,就能培養起孩子的道德思維能力,為以後分清是非、辨別真偽和善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運用故事法時,還可以通過創編故事培養孩子相應的行為,把你希望孩子成為的形象變成故事的主人翁,而且可以採用前後對比的方式創編故事情節。比如你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懂禮貌的孩子,那麼你可以創編故事“小白兔”,故事中的小白兔一開始不懂禮貌,所有的小動物都不和她做朋友,慢慢地,小白兔變得有禮貌了,所有的小動物都和她做朋友了,並且還給她許多好玩的玩具……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創編,也可以自己創編,在孩子非常開心的時候講述創編的故事。

除了以上幾種方法外,爸爸媽媽還可以運用以下方法:

(1)表揚法,當孩子出現好行為時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

(2)給孩子提供照料植物和小動物的機會,並向他說明對所有的生命表示愛的重要性;

(3)在家裡放一個“慈善的盒子”,放一些錢在裡面,並說明原因;

(4)通過問類似的問題,如“沒有人跟你玩你有什麼感覺?”或“如果別人取笑你,你有什麼感覺?”等,培養孩子的同情心;(5)在孩子面前真誠地暴露和完善自己。

誠實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最好把自己看作是你自己而不是完美的人。也許在培養一個有道德心的孩子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讓孩子走進真實的我們,這一點比僅僅做一個角色榜樣更好。其實孩子也是父母獲得教育的誘因。因為有了孩子,孩子每時每刻都在評價和監督著我們,我們被迫重新評價我們的信念系統,去除不好的,保留好的,其實這也是我們試圖教育孩子之前必須要做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