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鉤蟲病的治療方法

本病是由於鉤蟲寄生於小腸而引起, 小兒多見, 南方較北方感染率高。 以胃腸功能紊亂、怪異嗜癖、貧血、營養不良為主要表現。
臨床表現:
有接觸糞便泥土或生飲生食史。 輕者可無症狀, 一般以貧血為主, 乏力、面蒼白、食欲差, 或有異嗜癖, 幼蟲侵入皮膚發癢, 可出現皮疹與尊麻疹, 幼蟲經肺可引起咳嗽或氣管炎。
化驗:
1.血紅細胞及血紅蛋白低, 嗜酸性粒細胞增高。
2.大便塗片或用漂浮法可找到蟲卵。
中醫認為鉤蚴屬濕熱蟲毒, 侵入肌膚, 犯肺則咳喘。 寄於胃腸引起脾胃受損, 運化受阻, 精微不能化生氣血, 遂成面黃髮枯、神疲乏力之虛證,
Advertisiment
故中醫又稱“黃胖病”、“懶黃病”。 病位在脾、胃、腸。
[治療]
貧血嚴重者, 先糾正貧血, 待血紅蛋白達8 克以上再驅蟲。
(一)中醫治療
驗方:擯榔12 克、榧子10 克、貫眾10 克、紅藤15 克, 煎水分2 次服, 生大蒜1~2 瓣同眼, 連服3~4 日。 單方:南瓜子炒熟去皮30~90 克, 嚼服, 或研粉未, 晨間空腹服。
(二)西醫治療
1.滅蟲寧(酚乙鉸), 0.2~0.3 克/歲, 總量1.8~2.4 克為限(晚上1 次服), 不用服瀉藥。
2.甲苯咪唑(一片靈), 100~200mg, 一天2 次, 連服3 天, 2 歲以下嬰兒不用此藥。
3.左旋咪唑1.5~2mg/kg, 晚飯後1 次服, 連服2 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