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喂養寶寶的9大觀念

減肥瘦身已經不僅僅是愛美女性的事情了, 兒童也開始需要減肥。 小胖墩逐年增多, 提醒年輕的父母們, 需要采取措施避免自己的孩子吃成一個“小胖墩”。

現在不僅“巨大兒”數量多了, 街上也到處可以看到媽媽手中牽著小胖墩們。 其中父母的一些錯誤的觀念是導致孩子小小年紀就發胖的原因。

錯誤觀念一:拿糖果、高熱量的食物獎勵孩子

“好棒啊!你又拿了二朵小紅花, 媽媽帶你去吃你喜歡的炸雞!”、“把這碗青菜吃了, 等一下你就可以吃糖果哦!”以上都是不好的示范, 但卻常被父母拿來引誘小孩達成某些目標。

Advertisiment

經常讓孩子經歷“表現好”就可以“吃糖果、零食”, 容易誤導他認為吃這些東西是好的, 強化他對這一類食物的欲望。 孩子表現好的確值得獎勵, 但除了吃以外, 有很多其它方法可行。

父母應該這么做:

·幫孩子準備“集點卡”, 每次她表現良好, 就在卡片上蓋一個章, 集滿一定數目, 孩子便可以兌換自己喜歡的書籍或文具。

·直接詢問孩子的想法, 如果你覺得他提的要求可以接受, 例如:買一樣他向往已久的玩具、看一場《加菲貓》電影, 那就滿足他。

·如果孩子想要的東西能幫助他增加活動量、培養運動習慣, 像是足球、直排輪或是想去參加游泳班, 那就一定要鼓勵他, 并陪他一同活動。

錯誤觀念二:喜歡孩子, 就讓他吃自己喜歡的食物

Advertisiment

現代家庭獨生子女很普遍, 大多數父母很寵愛小孩, 他們要求什么, 父母就照辦。 有些父母則是受不了孩子吵鬧, 或者沒時間和他們周旋, 最快的解決方法是順從他們的意思, 妥協了事。 但時間久了終究會傷害孩子的健康。

父母應該這么做:

·有些父母想討好孩子, 帶他們去吃喜歡的炸雞、漢堡, 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個好媽媽(媽媽食品)或好爸爸(爸爸食品), 這不是不對, 但事先要和孩子說定原則, 例如:一個月只能去麥當勞一次。

·碰上孩子非要吃一些不健康的食物, 正確的處理方法是, 態度堅定不妥協, 但是不當場斥責孩子, 先試著安撫他的情緒, 簡單解釋一下原因, 如果安撫無效, 孩子仍然哭鬧, 就盡速帶他離開現場,

Advertisiment
回家再行處理。

錯誤觀念三:小時候胖沒關系, 大了長高后體重就會正常

“小時候胖不是胖”, 不少年輕父母認為, 養一個胖胖的孩子, 自己臉上才光采。

可是體重管理專家指出, 家長的這種態度往往使孩子在嬰幼兒時期的肥胖或輕度肥胖得不到控制, 而一旦發展成青春期肥胖或重度肥胖時再想減就很困難了。

父母應該這么做:

·父母至少每半年要為孩子量一次身高、體重, 同時計算身體質量指數(bmi), 核對參考指數, 衡量孩子是否過重甚至肥胖。

·如果孩子已經達到肥胖程度, 不要坐視不管, 建議帶著他尋求小兒科醫生協助。

錯誤觀念四:孩子應該在短時間內改變不好的飲食習慣

千萬不要在某一天的晚餐時宣布, 全家人明天開始每餐吃燙青菜、糙米飯、白煮肉,

Advertisiment
外加運動1小時, 然后就期待你的孩子會照做。

企圖一下子把小孩錯誤的飲食形態來個三百六十度大翻轉并不科學, 自己習以為常的事物在一瞬間被全部奪去, 孩子會害怕。 于是情緒大壞, 心生反抗, 甚至以拒吃表達抗議。

父母應該這么做:

·訂立容易實行的計劃, 最多一星期完成一項目標。 例如第一個星期, 試著讓孩子減少吃巧克力的次數, 從原本一天一塊減少為兩天一塊, 持續一星期之后, 再減少成三天一塊, 以此類推。

·鼓勵孩子嘗試各種健康的食物, 不論是新食物或是你認為他不愛吃的食物, 都應該多嘗試幾次。 每一種食物至少要讓孩子試過15次以上, 他們才會了解自己究竟喜歡還是討厭它。

Advertisiment

·可以每天晚飯之后全家人外出散步30分鐘, 如果抽不出時間每天散步, 可以選擇固定幾天安排一些事情讓全家人都有機會參加, 例如星期五晚上一起逛超市添購家用品, 也借此機會教導孩子認識及選擇健康食物。

錯誤觀念五:少吃脂肪, 可以預防孩子發胖

不少父母認為是肥胖來自于脂肪, 所以認為讓孩子減肥, 首先就要盡量少吃或不吃脂肪。 基于這樣的觀點, 父母在烹飪食物時, 常常不用天然的脂肪, 而用脂肪代用品;或是讓孩子少吃正餐, 而是吃一些減肥(減肥食品)配方、飲料或餅干之類的東西。

德國一位營養(營養食品)學家認為, 如果每100克含900卡熱量的脂肪被熱量大大減少的其它食物取代, 那么身體就會缺少通常所需的熱量,于是大腦便會發出饑餓的信號,促使孩子去早些進食。而且這樣還會使人產生一種錯覺,即認為吃的反正是含熱量少的食物,多吃點也沒關系,結果往往會吃得比平時還要多得多,不僅未能減肥,反而增加了體重。

父母應該這么做:

·不含脂肪的食物不利于健康,某些脂肪酸是生命的所需,是人體新陳代謝所不可缺少的東西。所以,還是要讓孩子正常攝取脂肪。

·當然,攝人脂肪過多也不好,每人每天有60克左右的脂肪也就夠人體所需要的了。

錯誤觀念六:應該將零食放在孩子順手就拿得到的地方

10歲以下的孩子不耐餓,通常無法超過6個小時不吃東西,所以在兩個正餐之間想找食物吃是很正常的,可冰箱里同時放著汽水和白開水,你想孩子會選哪一個?家里如果根本沒有比較健康的食物,但卻隨處可見助長肥胖的零食,無疑是鼓勵孩子把它們不停往嘴里送。

父母應該這么做:

點心的份量不宜太多,否則容易影響正餐食欲;而且不要提供熱量高的食物,例如是鮮奶油蛋糕、牛角面包、夾心面包、甜甜圈、油條、炸薯條、夾心餅干等。

·準備不需要削皮、切塊,而且方便取拿的水果,例如葡萄、香蕉、橘子、桃子、草莓、小西紅柿等,讓孩子帶在身上或者回家后可以隨手拿來吃。

·自制蔬果汁,但一天不要讓孩子喝超過1杯,因為果汁的熱量也不算低。

·學習明星的作法,例如演《哈利波特》的童星丹尼爾-雷克利夫,他喜歡吃全麥面包夾火腿及乳酪,或者加一些蜂蜜拌優格當點心;而飾演妙麗的艾瑪-華森會選擇吐司抹上少許奶油和新鮮的草莓果醬。

錯誤觀念七:只需要改變孩子的錯誤飲食觀念,自己年紀大了,不需要再糾正了

孩子不只遺傳父母的基因,更遺傳父母的生活習慣,尤其是對食物的選擇。如果希望孩子吃得健康,最有效的方法是父母帶頭示范。

父母必須要做到言傳身教,只有你們為孩子們的食譜真正上心,他們才不會吃成小胖墩。

最近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做的研究指出,喜歡吃蔬菜、水果的孩子,通常她們的父母每天也會攝取許多蔬菜、水果,這再次證實父母的飲食習慣直接影響孩子。

父母應該這么做:

·不論自制或外食,為全家人選擇均衡、健康的食物,例如一碗糙米飯、兩種蔬菜、一份烤鮭魚,并在飯后吃一份水果,讓孩子看著你把這些食物吃完,覺得很滿足、很享受,他們自然也想嘗試看看。

·家里每個人都應該減少吃高熱量食物的機會,也避免點超大份量的餐點,更不要三天兩頭光顧“吃到飽”的餐廳,把全家人胃口都撐大。

錯誤觀念八:讓孩子用吃打發時間或是宣泄壞心情

和大人一樣,吃同樣能夠撫慰孩子,讓他感覺愉悅,不過一旦養成心情不好就找東西吃的習慣,尤其是情緒性地吃喝,很容易過度進食,想不發胖也難。想想《瘦身男女》中的胖子吧!

父母應該這么做:

·平時能傾聽孩子說話,當他遇到問題、碰上挫折時,才會主動告訴你。如果發現孩子悶悶不樂、情緒低落,引導他把心里的感覺說出來。

·用做游戲和運動來引導孩子發泄一些負面情緒。

錯誤觀念九:孩子太胖了,要嚴厲地用言語責備他

“不準吃了!胖得像頭豬!”、“一天到晚只知道吃巧克力,小心肥死!”用這樣負面的言詞責備或諷刺孩子,不但收不到制止效果,反而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也打擊他改變習慣的意愿,到時候不只體重問題沒有改善,還出現心理問題。

父母應該這么做:

·胖并不是孩子的錯誤。家庭的支持對孩子改變飲食、活動習慣,甚至進行減重相當重要,孩子需要父母常常提醒他注意一些事情,同時也需要父母鼓勵來持續做下去。

·當孩子做了一些正向的改變,別吝于稱贊他,即使這個改變很小,像是晚飯時自愿多吃兩口蔬菜。任何一點小改變都是好的開始。

那么身體就會缺少通常所需的熱量,于是大腦便會發出饑餓的信號,促使孩子去早些進食。而且這樣還會使人產生一種錯覺,即認為吃的反正是含熱量少的食物,多吃點也沒關系,結果往往會吃得比平時還要多得多,不僅未能減肥,反而增加了體重。

父母應該這么做:

·不含脂肪的食物不利于健康,某些脂肪酸是生命的所需,是人體新陳代謝所不可缺少的東西。所以,還是要讓孩子正常攝取脂肪。

·當然,攝人脂肪過多也不好,每人每天有60克左右的脂肪也就夠人體所需要的了。

錯誤觀念六:應該將零食放在孩子順手就拿得到的地方

10歲以下的孩子不耐餓,通常無法超過6個小時不吃東西,所以在兩個正餐之間想找食物吃是很正常的,可冰箱里同時放著汽水和白開水,你想孩子會選哪一個?家里如果根本沒有比較健康的食物,但卻隨處可見助長肥胖的零食,無疑是鼓勵孩子把它們不停往嘴里送。

父母應該這么做:

點心的份量不宜太多,否則容易影響正餐食欲;而且不要提供熱量高的食物,例如是鮮奶油蛋糕、牛角面包、夾心面包、甜甜圈、油條、炸薯條、夾心餅干等。

·準備不需要削皮、切塊,而且方便取拿的水果,例如葡萄、香蕉、橘子、桃子、草莓、小西紅柿等,讓孩子帶在身上或者回家后可以隨手拿來吃。

·自制蔬果汁,但一天不要讓孩子喝超過1杯,因為果汁的熱量也不算低。

·學習明星的作法,例如演《哈利波特》的童星丹尼爾-雷克利夫,他喜歡吃全麥面包夾火腿及乳酪,或者加一些蜂蜜拌優格當點心;而飾演妙麗的艾瑪-華森會選擇吐司抹上少許奶油和新鮮的草莓果醬。

錯誤觀念七:只需要改變孩子的錯誤飲食觀念,自己年紀大了,不需要再糾正了

孩子不只遺傳父母的基因,更遺傳父母的生活習慣,尤其是對食物的選擇。如果希望孩子吃得健康,最有效的方法是父母帶頭示范。

父母必須要做到言傳身教,只有你們為孩子們的食譜真正上心,他們才不會吃成小胖墩。

最近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做的研究指出,喜歡吃蔬菜、水果的孩子,通常她們的父母每天也會攝取許多蔬菜、水果,這再次證實父母的飲食習慣直接影響孩子。

父母應該這么做:

·不論自制或外食,為全家人選擇均衡、健康的食物,例如一碗糙米飯、兩種蔬菜、一份烤鮭魚,并在飯后吃一份水果,讓孩子看著你把這些食物吃完,覺得很滿足、很享受,他們自然也想嘗試看看。

·家里每個人都應該減少吃高熱量食物的機會,也避免點超大份量的餐點,更不要三天兩頭光顧“吃到飽”的餐廳,把全家人胃口都撐大。

錯誤觀念八:讓孩子用吃打發時間或是宣泄壞心情

和大人一樣,吃同樣能夠撫慰孩子,讓他感覺愉悅,不過一旦養成心情不好就找東西吃的習慣,尤其是情緒性地吃喝,很容易過度進食,想不發胖也難。想想《瘦身男女》中的胖子吧!

父母應該這么做:

·平時能傾聽孩子說話,當他遇到問題、碰上挫折時,才會主動告訴你。如果發現孩子悶悶不樂、情緒低落,引導他把心里的感覺說出來。

·用做游戲和運動來引導孩子發泄一些負面情緒。

錯誤觀念九:孩子太胖了,要嚴厲地用言語責備他

“不準吃了!胖得像頭豬!”、“一天到晚只知道吃巧克力,小心肥死!”用這樣負面的言詞責備或諷刺孩子,不但收不到制止效果,反而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也打擊他改變習慣的意愿,到時候不只體重問題沒有改善,還出現心理問題。

父母應該這么做:

·胖并不是孩子的錯誤。家庭的支持對孩子改變飲食、活動習慣,甚至進行減重相當重要,孩子需要父母常常提醒他注意一些事情,同時也需要父母鼓勵來持續做下去。

·當孩子做了一些正向的改變,別吝于稱贊他,即使這個改變很小,像是晚飯時自愿多吃兩口蔬菜。任何一點小改變都是好的開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