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開發寶寶多元智慧之音樂智慧

“多元智慧", 我們耳熟能詳, 但它對父母養育寶寶有什麼意義?

"多元智慧"的理論, 是美國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加德納在1983年提出的, 從誕生到宣導已經走過了27年的歷程。

多元智慧的理論把人的智力分為八大方面――語言智慧、邏輯數理智能、音樂智慧、肢體運動智慧、人際智慧、視覺空間智慧、內省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

本刊將連載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周念麗副教授多年研究的成果――《走近多元智慧――瞭解寶寶的潛能》, 向爸爸媽媽詳細介紹多元智慧的理論和適合家庭的測試以及多元智慧遊戲。

Advertisiment

我們為什麼這麼做?

瞭解多元智慧理論的重要意義, 並不僅僅在於它能幫助父母發現和開發孩子的智力, 更重要的是它能幫助父母真實細緻地瞭解自己的孩子獨特的潛能和特別的個性, 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希望這些努力對你養育寶寶能有所幫助。

――編者

在快樂的音符中培養嬰幼兒的音樂智慧

音樂, 是世界上唯一不需要翻譯的人類共通的哲學語言。

我們誕生前, 伴隨母親的心跳聲度過了9個月。 以後, 我們與自己的心跳和呼吸節律及更精妙的新陳代謝和腦電波活動節律共存。 音樂天賦, 人類與生俱有。

嬰幼兒和音樂

大量的研究表明, 每個嬰幼兒都具有音樂天賦, 只是多和少的問題。 嬰幼兒有著與生俱來的音樂感知力,

Advertisiment
後天的有意識訓練, 是培養嬰幼兒熱愛音樂的關鍵。

多元智慧理論認為, 音樂智慧在人類個體天賦中是最早出現的, 3~5歲是發展兒童對節奏和音調敏感性的關鍵期。 音樂智慧是八大智慧中受遺傳因素影響較多的一個, 但不能認為只有音樂智慧高的父母才能培養出樂感好的孩子。 因此, 即使父母的音樂智慧天分不高也沒有關係。 注重胎教, 讓孩子從小在充滿音樂的環境中成長, 適當引導孩子學習樂器(前提是孩子感興趣)都能有效地提升孩子的音樂智慧。

音樂可發展人的多方面能力

音樂可以訓練人的思維。 研究者經常在從小學習樂器的人身上發現, 他們頭腦反應快, 悟性高。 學習樂器的孩子很早就開始鍛煉注意力的分配、手眼協調和反應,

Advertisiment
識譜記譜更能鍛煉記憶力。

* 音樂促使嬰幼兒隨著音樂做動作, 增強他們對肢體的控制。

* 音樂可以培養嬰幼兒傾聽的能力, 使他們易分散的注意力得到較長時間的集中。

* 經常聽和念有節奏的兒歌和童謠, 能使嬰幼兒的記憶力和想像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 經過良好音樂啟蒙的孩子, 成年後會表現出樂觀進取、不怕失敗的精神, 多才多藝, 獨立能幹。

音樂智慧較強的兒童會表現出如下特徵:

* 喜歡選擇音樂活動, 喜歡聽音樂、唱歌;

* 能準確地定音;

* 容易記住曲調, 能順利並正確唱出或演奏曲調;

* 較早注意到樂器並撫弄樂器;

* 很快學會識譜;

* 能自己創作簡單的曲調, 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節律和“樂器”。

Advertisiment

嬰幼兒的音樂智慧發展

嬰幼兒對音樂有驚人的感知能力。 最新研究表明, 受過音樂胎教的嬰兒出生後, 能辨別出其在胎兒期聽到過的音樂, 這“熟悉”的音樂能使他表現出相對的安靜、愉快和安全感。

嬰兒從出生時便具有“愉快聽音樂”的能力

研究者發現:

* 出生24小時的新生兒, 聽到音樂後吸吮的時間就會明顯增加, 能辨別樂音和噪音。 喜歡樂音, 討厭噪音。

* 出生6~10周的嬰兒, 聽到搖籃曲會微笑。

* 2個月的嬰兒能初步區別音樂的音高, 靜靜地躺著聽音樂。

* 3個月, 能區分音樂的音色, 對高頻率的樂音和噪音非常敏感。

* 4個月, 嬰兒開始積極“傾聽”音樂, 較喜歡愉快的音樂和優美的音樂, 同時伴有身體運動。

嬰幼兒音樂智慧的培養

Advertisiment

音樂智慧是一種感知器官綜合協調的能力, 包括了聽覺能力、發音能力和觸覺能力。 聽覺刺激是全方位的, 來自前後、左右、上下, 比較適合嬰幼兒無意認知的特點。 在日常生活中創設良好的音樂氛圍, 使孩子在無意識中接受音樂的影響, 這是培養嬰幼兒音樂聽覺能力的最佳方法。

具體說來,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給與適當的音樂刺激

當嬰幼兒的大腦處於高級神經被啟動的活動狀態――最佳的喚醒狀態時, 他們注意集中、精神煥發、頭腦清醒、思維敏捷、行動迅速。 要讓嬰幼兒愉快地接受音樂聽覺的刺激, 只有在他們的大腦處於最佳的喚醒狀態時進行, 取得的效果更好。

第二、選取無形材料

無形材料指的是歌曲以及歌曲本身各構成要素。 嬰幼兒的思維是生活在童話世界裡的,小花、小草會唱歌,小兔、小貓會說話,蝴蝶、蜜蜂會跳舞等。我們可根據這一特點和需要來選取那些旋律簡單、音樂形象鮮明、可愛逗人的童謠或歌曲給嬰幼兒聽,經常接受音樂的聽覺刺激。

第三、創設情景,感受音樂的趣味性

設計和利用一些情景,把孩子帶入歌曲童謠的意境中,讓孩子自由選擇扮演角色,熟悉歌詞、旋律,提高對音樂的興趣。媽媽扮演小兔媽媽,孩子扮演小兔,學唱《小兔乖乖,把門開開》等兒歌,使孩子玩得高興,學得輕鬆。

文/ 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副教授 周念麗

作者介紹

畢業於日本禦茶水女子大學心理學系,獲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教育碩士學位、華東師範大學理學博士學位,曾分別在美國和日本大學當訪問學者,研究嬰幼兒情感發展等課題。

現任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系心理研究室主任副教授。

研究領域:兒童發展心理、親子關係、0~3歲兒童測評和培養方案建構。

嬰幼兒的思維是生活在童話世界裡的,小花、小草會唱歌,小兔、小貓會說話,蝴蝶、蜜蜂會跳舞等。我們可根據這一特點和需要來選取那些旋律簡單、音樂形象鮮明、可愛逗人的童謠或歌曲給嬰幼兒聽,經常接受音樂的聽覺刺激。

第三、創設情景,感受音樂的趣味性

設計和利用一些情景,把孩子帶入歌曲童謠的意境中,讓孩子自由選擇扮演角色,熟悉歌詞、旋律,提高對音樂的興趣。媽媽扮演小兔媽媽,孩子扮演小兔,學唱《小兔乖乖,把門開開》等兒歌,使孩子玩得高興,學得輕鬆。

文/ 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副教授 周念麗

作者介紹

畢業於日本禦茶水女子大學心理學系,獲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教育碩士學位、華東師範大學理學博士學位,曾分別在美國和日本大學當訪問學者,研究嬰幼兒情感發展等課題。

現任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系心理研究室主任副教授。

研究領域:兒童發展心理、親子關係、0~3歲兒童測評和培養方案建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