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父母學堂>隔代撫養>正文

隔代教育觀念,家庭沖突的禍首?

編者按:今天, 關于家庭教育的書刊雜志和網站越來越多, 可家庭教育沖突卻是有增無減!究竟, 什么樣的教育理念才是正確的?什么樣的教育方式才是最適合自己的呢?39育兒網站特邀兒童教育專家楊朵朵女士為我們撰文, 希望此文能為您的日常育兒提供思想上的借鑒。

案例回放:

5歲半的江江愛上了折紙, 目前市面上流行仿真折紙書, 一張平平的布滿雜亂花紋的紙, 經過幾番折疊就變成了栩栩如生的小猴、小貓、小船……過去這對于江江來說就象是變魔術, 而現在, 江江自己也能在媽媽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

Advertisiment
魔法消失了, 但江江更自信了。 媽媽給江江買了許多仿真折紙書, 江江的成果堆了滿屋, 快要泛濫成災了。 外婆對媽媽的做法很不滿, 認為現在的孩子, 玩具越來越多, 但是卻越來越不懂得珍惜。 而且外婆覺得這些玩具對孩子一點好處也沒有, 外婆是個注重品德教育的人, 認為勤儉、節約、樸素、合群的心理品質培養才是最重要的。 而媽媽是學學前教育的, 有“皮亞杰”撐腰:“學前兒童的心智是通過操作、運算過程建構起來的”。 媽媽和外婆的分歧總是以各執己見, 不歡而散結束。 江江當然是最喜歡和媽媽在一起, 媽媽偶爾下班遲一點, 回來晚了, 江江就會覺得無比失落。 這么一來, 外婆更不滿了, 孩子太黏媽, 適應能力肯定差,
Advertisiment
將來怎么適應社會?除此之外, 外婆也感到很失落, 女兒和外孫是她生活的重要內容, 她一心都是想為他們好, 為了外孫的將來著想, 但是她的好心卻不被認可, 她在想, 是不是自己真的老了, 跟不上時代了?她難過得干什么事都沒有心情了。

對媽媽說的話:

俗話說:家有一老, 如有一寶。 對“什么是最重要的”這個話題, 老年人是憑著幾十年的人生經驗總結出來的, “勤儉、節約、樸素、合群”, 它實實在在, 可以保護你平平安安走過人生。 仔細想想, 當你不得不放手讓孩子走自己的人生之路時, 唯一的期望不就是希望他一生平平安安嗎?折紙也許的確能幫助孩子建構心智, 可是, 目前為止, 意識發展的具體過程仍然是一個“黑箱”,
Advertisiment
皮亞杰的理論也只是思辯、類比, 并沒有得到完全的證實, 而且皮亞杰也沒有具體提到折紙有利于兒童思維的建構。 媽媽支持孩子折紙, 只是對皮亞杰的“操作”概念的演繹。 更何況, 理解他人(外婆)的心意、站在他人(外婆)的角度看問題, 不也是一種思維的運算嗎?而且正是處于江江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的主要發展任務, 學前教育專業的媽媽怎么會放棄了這個以身作則, 激發促進孩子觀點采擇能力發展的機會呢?

對外婆說的話:

外婆、外婆想一想, 您是個“勤儉、節約、樸素、合群”的典范, 但是, 僅僅因為外孫和女兒的不認可, 您的情緒、您生活的平衡就完全被打擾了, 這就是合群嗎?環境的反應不適合您, 您就不滿意。 如果您的小外孫和您一樣,
Advertisiment
他的心理、他的生活會得到真正的平靜嗎?到底怎樣才能具有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您的女兒和外孫都需要您的人生智慧指引。

孩子你需要什么?

外婆對媽媽的不滿, 往往以批評江江的形式表現出來, 江江以為外婆不喜歡他, 他喜歡和媽媽在一起, 因為媽媽完全地接納他。 可是江江, 你不能永遠躲在媽媽的身邊, 要知道, 中國傳統教育的經典形式就是考驗,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行, 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對不起, 你一定聽不明白, 但道理很簡單, 挫折背后藏著機遇, 逃避挫折, 也就失去了領悟中國傳統文化智慧的機會, 也就失去了煉就堅強人格的機會。
Advertisiment
實際上, 堅強人格的內涵很簡單, 就是寬容, 能夠在爭執的同時看到相親相愛的情形, 能夠在批評背后看到進步的可能性, 能夠在嘲笑背后看到幽默的技巧, 能夠在非難背后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你發現自己折好的東西被當成垃圾扔在垃圾筒里, 你著急得幾乎要哭了, 那是你的寶貝, 你很在乎它們, 你并不完全象外婆說的那樣, 不懂珍惜。 也許你只是不懂得珍惜的藝術。 你的“創造物”越來越多, 總有一天會把房子擠滿的。 難道你要象天方夜譚故事中的“墩布爾”(一個守財奴)一樣積累你的財富嗎?你應該想想這些財富的真正價值在哪里?應該想想如何管理它們。

當你折好了一只壽桃, 你樂顛顛地跑去送給外公, 當你折好了一只靴子,你忙不迭地請爸爸試穿。也許折紙對你而言代表了創造的能力,代表了給別人帶來快樂的能力。但是,江江,你總有一天會知道,外公和爸爸并不是因為收到壽桃和靴子而高興,這些桃子和靴子他們既吃不了,也穿不上,擺也沒地方擺。他們是因為發現你的能干,感受到你的快樂,感受到被你關注而快樂,他們是因為愛你并且被你愛,所以快樂。你應該繼續努力,創造出更有價值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小結

從對孩子的行為解讀中,筆者總結出個人發展的三個目標:寬容的品質(去自我中心)、對自我價值觀的反思意識(好奇心),創造(冒險)的能力。這三種發展目標具有內在的聯系性:寬容(能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看問題)是發現差異,引發反思(好奇心)的基礎,反思(好奇心)為創造(冒險)提供動機,創造(冒險)成果肯定了寬容(去自我中心)與反思(好奇心)的價值。其中任何一個環節被切斷,發展也就隨之停止。固執己見的教育者掌握著過去人類集體創造的智慧、自我中心的孩子擁有著敢于冒險的精神,但他們都不能獨自完成發展的任務,只有彼此寬容,通過溝通,才能激發反思,成就創造。與其他物種相比較,人類的童年期特別長,兒童與成年人共處的時間特別多,無形中為他們彼此了解,彼此學習,完整地認識人的存在造就了機會,也成就了人類成為最有智慧的物種。

但是,這一優勢有可能由于科學技術為人們帶來前所未有的物質享受,人類過分為自己的科學技術和理性思維驕傲,自信膨脹而消退。成年人自以為是地擔任起了全部的教育責任,而無視兒童的創造性精神的價值。作為教育者的成年人與兒童的溝通越來越呈單向發展。缺乏創意的成年人感到教育責任的負擔越來越重。而兒童則由于僅僅需要服從,無須承擔責任,而失去了學習、與發展的興趣,與此同時卻背上被指責為不求上進或不務正業的精神負擔。

目前國內的教育的確需要改革,但不是給孩子減負,而是應當給成人減負。適當激發兒童的責任感,激發他們敢于將自己的獨創性充分表現出來,用他們的興奮情緒感染成年人的創造熱情,用他們的古怪念頭激發成年人的反思意識和創造靈感。而成年人則應當以游戲的態度以對兒童來說相當于“魔法”的智慧在與兒童互動的游戲中取勝、在生活中為兒童創造驚奇,激發兒童的好奇心和模仿學習意識。只有這樣,人類的智慧才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而不是停留在原地,僅僅反復地咀嚼祖先的遺產,或依靠生產出越來越多的物質享受來尋求滿足。

回顧文章開頭的問題情境,解決之道也在于外婆、媽媽和江江都有必要檢視家庭教育的完整目標,重構家庭教育的責任歸屬。在一個家庭中,每一個人都仍然處于發展之中,寬容、反思(好奇)、創造(冒險)仍然是每個人的發展任務。并不會因為年老而終止,并不會因為成為專業人士而終止,也并不會因為年齡小而享有特權。相應地,在家庭教育中,每個人也都承擔著一定的責任,并不會因為年老而退休,并不會因為成為專業人士就可以獨當一面,也并不會因為年齡小而受到歧視。江江對媽媽的依戀實際上是一種自我中心的表現,同時也是一種具有風險的嘗試,這有可能會使他走上一條片面追求智力發展的道路。外婆也許應當反思自己為什么不受外孫歡迎,是不是沒意識到外孫喜歡折紙是由于思維發展的內在需要引起的。而媽媽也應當信任外婆的人生智慧,理解外婆的用心良苦,引導江江走上一條更為整合的發展之道。外婆與媽媽又何嘗沒有一點自我中心呢?當外婆、媽媽、江江認識到共同的發展目標,學會了彼此欣賞、彼此借鑒、彼此學習。情況一定大不一樣。但這一切都還是設想,對設想的驗證需要全家人共同行動起來,從重新認識彼此的價值開始。 當你折好了一只靴子,你忙不迭地請爸爸試穿。也許折紙對你而言代表了創造的能力,代表了給別人帶來快樂的能力。但是,江江,你總有一天會知道,外公和爸爸并不是因為收到壽桃和靴子而高興,這些桃子和靴子他們既吃不了,也穿不上,擺也沒地方擺。他們是因為發現你的能干,感受到你的快樂,感受到被你關注而快樂,他們是因為愛你并且被你愛,所以快樂。你應該繼續努力,創造出更有價值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小結

從對孩子的行為解讀中,筆者總結出個人發展的三個目標:寬容的品質(去自我中心)、對自我價值觀的反思意識(好奇心),創造(冒險)的能力。這三種發展目標具有內在的聯系性:寬容(能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看問題)是發現差異,引發反思(好奇心)的基礎,反思(好奇心)為創造(冒險)提供動機,創造(冒險)成果肯定了寬容(去自我中心)與反思(好奇心)的價值。其中任何一個環節被切斷,發展也就隨之停止。固執己見的教育者掌握著過去人類集體創造的智慧、自我中心的孩子擁有著敢于冒險的精神,但他們都不能獨自完成發展的任務,只有彼此寬容,通過溝通,才能激發反思,成就創造。與其他物種相比較,人類的童年期特別長,兒童與成年人共處的時間特別多,無形中為他們彼此了解,彼此學習,完整地認識人的存在造就了機會,也成就了人類成為最有智慧的物種。

但是,這一優勢有可能由于科學技術為人們帶來前所未有的物質享受,人類過分為自己的科學技術和理性思維驕傲,自信膨脹而消退。成年人自以為是地擔任起了全部的教育責任,而無視兒童的創造性精神的價值。作為教育者的成年人與兒童的溝通越來越呈單向發展。缺乏創意的成年人感到教育責任的負擔越來越重。而兒童則由于僅僅需要服從,無須承擔責任,而失去了學習、與發展的興趣,與此同時卻背上被指責為不求上進或不務正業的精神負擔。

目前國內的教育的確需要改革,但不是給孩子減負,而是應當給成人減負。適當激發兒童的責任感,激發他們敢于將自己的獨創性充分表現出來,用他們的興奮情緒感染成年人的創造熱情,用他們的古怪念頭激發成年人的反思意識和創造靈感。而成年人則應當以游戲的態度以對兒童來說相當于“魔法”的智慧在與兒童互動的游戲中取勝、在生活中為兒童創造驚奇,激發兒童的好奇心和模仿學習意識。只有這樣,人類的智慧才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而不是停留在原地,僅僅反復地咀嚼祖先的遺產,或依靠生產出越來越多的物質享受來尋求滿足。

回顧文章開頭的問題情境,解決之道也在于外婆、媽媽和江江都有必要檢視家庭教育的完整目標,重構家庭教育的責任歸屬。在一個家庭中,每一個人都仍然處于發展之中,寬容、反思(好奇)、創造(冒險)仍然是每個人的發展任務。并不會因為年老而終止,并不會因為成為專業人士而終止,也并不會因為年齡小而享有特權。相應地,在家庭教育中,每個人也都承擔著一定的責任,并不會因為年老而退休,并不會因為成為專業人士就可以獨當一面,也并不會因為年齡小而受到歧視。江江對媽媽的依戀實際上是一種自我中心的表現,同時也是一種具有風險的嘗試,這有可能會使他走上一條片面追求智力發展的道路。外婆也許應當反思自己為什么不受外孫歡迎,是不是沒意識到外孫喜歡折紙是由于思維發展的內在需要引起的。而媽媽也應當信任外婆的人生智慧,理解外婆的用心良苦,引導江江走上一條更為整合的發展之道。外婆與媽媽又何嘗沒有一點自我中心呢?當外婆、媽媽、江江認識到共同的發展目標,學會了彼此欣賞、彼此借鑒、彼此學習。情況一定大不一樣。但這一切都還是設想,對設想的驗證需要全家人共同行動起來,從重新認識彼此的價值開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