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胎教——自從有了此說法, 關于音樂胎教的爭論就沒有停止過, 知名專家也各持己見。 有的支持此觀點(正方), 認為胎兒是可以聽到聲音, 通過音樂胎教可以促進胎兒的健康成長;有的持反對意見(反方)認為胎兒聽不到聲音, 音樂胎教起不到作用。 正反兩方熱論之聲一波未平又起一浪, 甚有百家爭鳴之勢!
專家百家爭鳴的同時, 準爸媽們也一直關注著音樂胎教問題。 本著科學求實的態度, 胎教育兒網為您再現歷史之音, 百家之言。 希望廣大讀者積極參與其中, 共話社會之熱論——音樂胎教, 胎兒知多少?
Advertisiment
【正方】
胎兒能聽到聲音
北京科技報 1988 01 23 四版
中國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 鮑秀蘭教授
一、胎兒能聽到聲音
如同聲波穿過水一樣, 聲波也能穿過母腹及宮內羊水。 胎兒最常聽到的是母親說話、呼吸、心跳、胃腸蠕動等聲音。 據試驗表明, 自妊娠第7個月起, 強烈的聲響會引起胎兒呼吸加快和身體移動。 用羊的胎兒實驗, 將麥克風放入子宮內, 證實一般的對話和喊叫都可以穿透母羊肚子和子宮而進入到宮腔內。 許多母親都有體會, 約在懷孕最后一個月, 胎兒聽到強烈聲響會踢腿。
美國北卡羅里納大學的狄加斯伯曾請來16名離預產期還差一個半月的孕婦, 對他們腹中的胎兒朗讀一本叫《帽中的貓》的書達5小時之久。
Advertisiment
二、胎兒能分辨不同音樂
研究結果證明, 胎兒能分辨不同類的音樂, 對音樂有不同的喜惡表現。 英國心理學研究員奧斯德把聽音耳機放在數名孕婦的肚子上, 放大諾德的“浮士德”樂聲, 同時監聽胎兒的心跳。 有時胎兒心跳加速, 有的沒反應。 如把耳機放在母親耳朵上, 所有胎兒均沒反應。 聽“浮士德”音樂有心跳加快反應的孩子出生后, 都喜愛音樂和性情柔和。
人工喉使胎兒受驚
Advertisiment
北京科技報 88年2月6日 四版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萬煥忠教授
借音樂和講話的聲波對胎兒施教的早期開發手段是國內外醫學界和教育學界同感興趣的事。
歐美和日本以及國內的北京天壇醫院等, 都有胎兒對外界聲音、燈光產生反應的研究報告。 有的國家把聲波做為研究胎兒聽覺或視神經發育的檢查手段。 1985年美國婦產科學雜志發表一篇題為《喚起胎兒驚嚇反應——一種宮內神經檢查的方法》的科學研究報告。
該報告稱此項研究是經“人類研究委員會”批準的。 30位受試孕婦是曾分娩過正常嬰兒的志愿者。 他們躺在安靜房間里接受b超聲波診斷儀對胎兒做實時掃描檢查。 轉換器放在允許看到嬰兒前臂的長軸上,
Advertisiment
該報告肯定了一個健康胎兒在聽力建立后, 可借母體外的聲響喚起胎兒的驚嚇反應。 結合正常新生兒受聲音刺激產生突發的驚嚇反應中所表現出的臂動現象, 說明胎兒可聽見母體外的聲音。 專家們認為用聲音喚起胎兒驚嚇反應的方法, 可用做檢查宮內胎兒神經發育的一種定量反應的手段。
【反方】
丁宗一教授質疑胎教
胎兒無聽覺 怎會聽音樂
Advertisiment
著名的兒童早期交易專家丁宗一教授目前在研究中國兒童早期發展的一次研討會上, 對胎教提出了質疑。
現任中華兒童保健學會副主任的丁宗一教授告訴記者, 他反對胎教并不是因為不適當的胎教有副作用而反對, 而是胎教的教育根本就不是一門學科, 它沒有科學的概念、科學的依據、明確的評價參數。 目前醫學界沒有一個人真正從科學的角度來研究論證胎教的有用性, 中華醫學會也從來沒有采納過胎教這一說法。 他對前一段時間上海的一位婦產科大夫聲稱胎教音樂可改變兒童的遺傳素質進行了反駁, 認為是荒謬之說。 丁教授指出, 所謂“胎兒教育”, 也就是從受孕的第一天到出生的這一段時間對胎兒的教育。 而教育的一套定義、內涵、檢評的方法并不適用于胎兒,是一些人為了商業上的目的借用生理學、心理學、醫學的概念來欺騙群眾,進行商業炒作。就好比音樂胎教,支持者認為胎兒用聽覺的潛力,可是“潛能”并不等于“功能”,胎兒只有出生以后才有聽覺功能,才能聽見音樂,在肚子里胎兒根本就聽不見,何談對胎兒的音樂修養有好處。因此他認為胎教一點用都沒有。
《工人日報》2003.01.22尹雪梅文
(《胎教育兒網》供稿)
而教育的一套定義、內涵、檢評的方法并不適用于胎兒,是一些人為了商業上的目的借用生理學、心理學、醫學的概念來欺騙群眾,進行商業炒作。就好比音樂胎教,支持者認為胎兒用聽覺的潛力,可是“潛能”并不等于“功能”,胎兒只有出生以后才有聽覺功能,才能聽見音樂,在肚子里胎兒根本就聽不見,何談對胎兒的音樂修養有好處。因此他認為胎教一點用都沒有。《工人日報》2003.01.22尹雪梅文
(《胎教育兒網》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