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因其有經濟保障、功成名就或年齡優勢而免患此病, 但是某些環境因素確實會使一個人比其他人患抑郁癥的危險更大。 其中養育關系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早期喪失重要撫養照顧者(如父母一方)和抑郁癥之間存在聯系, 這一點最早由精神分析主義創始者--西蒙·弗洛伊德于1917年提出。 他認為, 成人抑郁是其對所感知到的缺失感產生的反應, 這種缺失感重新喚起了與因亡故或分離而造成的早期喪失父母一方密切關聯的抑郁情緒。 換句話說, 人的一生中所發生的事情總是不斷反復,
Advertisiment
直到今天, 弗洛伊得罪的理論仍被許多心理學家堅信。 研究結果雖有異議, 但仍有一些研究支持該理論, 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如此。 其中一項研究發現, 選取臨床抑郁患者為研究樣本, 約有25%的患者有明確的喪失或分離史, 與此相反, 與此類似的非抑郁患者中只有5%~10%的人如此。 在考慮抑郁癥可能病因的過程中, 發現喪失與分離是使某些人相對危險度增高的重要因素。 很可能喪失或分離的時間決定了疾病的嚴重程度。 如果在發育的關鍵階段或個體極易感的時候喪失這種撫養關系, 則其有可能在增加抑郁癥危險方面起著更重大的作用。
Advertisiment
下面請看另一個例子:大衛今年4歲, 在學前班學習, 每天學5個小時。 他的老師對其行為抱怨不已, 因為大衛非常好斗, 常與其他孩子打架。 大衛18個月的時候, 父親就離開了家, 從此以后一直未與大衛聯系過。 大衛經常抱怨, 他和學前班其他孩子不一樣, 因而總想和母親呆在一起, 而不想去上學。 對于大衛的這種情況, 要說是否在其18個月時失去父親會使其成年后患抑郁癥的危險性增加還為時過早。 但是, 目前他的行為表明, 他存在某些適應問題這可能與失去父親很有關系。
兒童抑郁癥的表現形式與成人不同。 幼兒園的小孩情緒低落往往表現為攻擊行為, 而不是孤僻退縮, 這一現象并非罕見。 大衛還是一個小孩,
Advertisiment
又如, 杰茜, 29歲, 她3歲時母親突然去世。 自幼受父親和祖母照顧, 她覺得自己理所當然擁有了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大多數情況下, 杰茜都十分成功, 擁有美滿的婚姻, 有了自己的孩子,
Advertisiment
于是,
Advertisiment
自相矛盾的是, 如果一個人不能完全承認對失去心愛的人所產生感情, 也沒有經歷一個完整的居喪反應過程, 就像杰茜一樣, 那么將來某個時候, 他/她可能會出現延長的抑郁反應。 因此, 正如您所看到的, 如果您童年時失去父母一方或其他重要撫養照顧者,那么您在成人期患抑郁癥的危險更大。
如果您童年時失去父母一方或其他重要撫養照顧者,那么您在成人期患抑郁癥的危險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