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寶寶在餐桌邊表現出來的獨立性
寶寶滿周歲時, 變得更加獨立, 這會通過在餐桌邊的種種行為表現出來。
Advertisiment
媽媽必須尊敬寶寶的選擇和獨立性, 即使是在食物方面!
最重要的是記住——寶寶餓一頓并無大礙
如果這頓寶寶不太想吃, 就餓一頓, 如果媽媽不大驚小怪, 下一餐時寶寶反而會顯得相當有胃口。
令人吃驚的是, 年幼的寶寶自己會對營養攝入做出適當的選擇!有研究顯示, 嬰幼兒會在一段時間內自行調節營養攝取。 所以, 媽媽不要簡單抱怨孩子沒有吃完晚餐上的雞腿,
Advertisiment
讓寶寶自己進食, 能幫助提高孩子的興致與胃口。 媽媽應準備一些寶寶可以用手進食的食物, 如:水果、蔬菜、面包饅頭等。
尊重寶寶對食物的偏好
在寶寶開始接觸固體食物時(通常是5~6個月以后), 注意觀察寶寶喜歡什么樣的食物。 因為小嬰兒也有偏好!寶寶第一次品嘗某種食品的時候, 不要將其與別的食物混在一起, 這樣能方便您了解寶寶的飲食偏好, 同時知道寶寶對哪些食物過敏。
寶寶在第一次嘗試食物時, 可以先給她一小口, 讓她有時間回味, 媽媽也可觀察寶寶對食物的反應。 不要過急地塞給她第二口。
如果寶寶很快又“急猴”地開小嘴,
Advertisiment
研究顯示, 這個年齡階段的嬰兒在接觸新食物時往往喜歡自己研究一番, 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媽媽應當積極地正面地看待寶寶的食欲, 多說正面的“好話”, 例如:“寶寶多么能吃啊”、“這個真好吃呀”。 而不是用疑惑和責備的口氣說, “寶寶好像胃口不大”和“為什么寶寶什么都不愛吃?”等等。 幫助寶寶建立對食物建立好感。
接納一個挑剔的進食者
開始學步的寶寶, 生長速度比較小嬰兒變得緩慢了, 到了2~3周歲胃口降低也是很正常的。 具體的表現是這個時候的寶寶開始變得“挑剔”起來。
Advertisiment
不能用食物來分散寶寶的注意力
切忌將食物作為一種獎勵, “如果你把玩具收好, 媽媽就帶你去吃肯德雞”;或是一種懲罰, “不把玩具收好, 以后就不去吃肯德雞了”。 久而久之, 孩子會把食物當作一種依賴。
不能用食物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媽媽有事, 這里有包小餅干, 你坐在沙發上慢慢吃, 不要吵鬧”。 這樣很可能會使孩子養成在情緒緊張或厭倦時就想吃東西的習慣。
不要將食物用作一種慰藉, 如, 用餅干安慰跌跤的孩子。 這可能造成孩子將食物當成安慰物,
Advertisiment
當然,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父母難免會使用以上方法, 這并不說一定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 但父母一定要注意避免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
提供好的模仿行為
要記住, 孩子往往不會照我們的要求去做, 卻樂意仿效我們的行為。 他們對父母的飲食行為和習慣耳濡目染。 所以, 家長們應首先端正自己的飲食行為, 不要總是在飯前或飯后從冰箱中取飲料點心, 也不要總是因為體重問題而過于焦慮, 老是嚷嚷要減肥。
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 父母會漸漸發現與孩子一同進食的樂趣。 盡管如此, 也勿讓進餐或煮飯成為家庭生活的唯一中心, 外出散步、游泳、郊游遠比餐桌上的教育重要得多。
讓你的孩子懂得吃飯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讓你的孩子懂得吃飯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