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國家, 騎自行車旅游已是一種很普遍的外出游玩方式, 既可鍛煉身體, 又能從容欣賞路兩邊景色。 近年,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加, 選擇燃燒脂肪而不是燃燒汽油的出行方式更是大勢所趨, 自行車旅游在國內也日見流行。 如今, 越來越多的騎車旅游愛好者在策劃者的組織下, 騎車四處游歷, 尋找屬于自己的健康生活。
“隨隨便便”的鍛煉方式
自行車鍛煉的好處是不限時間、不限速度。 騎自行車不但可以減肥, 而且還可使身材勻稱。 由于自行車運動是需要大量氧氣的運動, 所以還可以強化心臟功能。
Advertisiment
運動專家指出, 由于自行車運動的特殊要求, 手臂和軀干多為靜力性的工作, 兩腿多為動力性的工作, 在血液重新分配時, 下肢的血液供給量較多, 心率的變化也依據踏蹬動作的速度和地勢的起伏而不同。 身體內部急需補充養料和排出廢料, 所以心跳往往比平時增加2倍-3倍。 如此反復練習, 就能使心肌發達, 心臟變大, 心肌收縮有力, 血管壁的彈性增強。 從而使肺通氣量大,
Advertisiment
嘗試“速降競技”
自行車雖然始于歐洲, 但美國人發明的山地車卻一掃傳統的自行車概念, 將一股新風吹遍全球。
山地車是專門為越野(丘陵, 小徑, 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設計的自行車, 1977年誕生于美國西岸的舊金山。 當時, 一群熱衷于騎沙灘自行車在山坡上玩樂的年輕人, 突發奇想:“要是能騎著自行車從山上飛馳而下, 一定非常有趣了。 ”于是便開始越野自行車的設計制造。 正式命名為山地車則是在兩年后的事。 從此, “速降競技”作為體育比賽中的一個新項目嶄露頭角。 運動員騎山地車沿規定的下坡線路高速滑降, 速度快者為勝, 吸引了眾多的愛好者。
但是專家也建議, 自行車的運動量要適中。
Advertisiment
騎車旅行的苦與樂
騎車出游的樂趣并不是自駕車可以代替的, 相約三五知己, 結伴同游, 一路上可以隨意停留, 或在林中小憩, 或于古跡駐足, 輕松悠閑, 不亦樂乎。 去過陽朔的人們, 會對這個騎車旅行的天堂留下深刻印象。 自行車甚至已成為陽朔西街風景的一部分, 街兩旁擺放著各式各樣的單車, 租金由5~10元不等, 租一輛適合自己的車, 騎上就可以出發了。 可以走平坦寬闊的公路也可以走羊腸崎嶇的小路,
Advertisiment
一家旅行社老總談起他去年帶團去九寨溝游覽途中,
就看到一支由老人組成的騎車旅行隊伍,
艱難地騎行在山路上,
有時坡太陡,
老人們只能下來推著走,
他和車上的游客都驚詫老人們是如何克服艱難險阻,
愣是從成都騎到九寨溝。
要知道,
這段路就是開車上來都夠艱險的,
讓人不得不佩服老人們頑強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