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情商教育>正文

高效父母21個教子習慣

高效父母21個教子習慣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憑借本能就可以做好的事情。 它需要好的觀念、手段、方法。 不曾注意到的東西, 很多時候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沒注意到的教子習慣, 往往會影響孩子一生的行為。

1、“這是最后一次, 我最后一次警告你!”──空洞的威脅嚇不住聰明的孩子

千萬不要低估一個孩子對他正在破壞規則的意識程度。 大多數孩子對否認大人權威的事進行了相當的分析:他們事先考慮行為并且權衡了可能發生的后果。

2、“我就是不吃!”──如何處理孩子的對抗

如果父母在孩子挑釁的時候不能掌握局勢,

Advertisiment
他們就為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家人制造了可能持續一生的傷心。

3、我哭, 我哭, 我大哭!──應用“強化定律”矯正孩子的行為

父母矯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時, 要注意兩件事情:一、你要學會堅持。 二、隨時用語言解釋你的行為。

從小開始, 堅持跟孩子解釋你的行為。 長此以往, 你會發現孩子會比較講道理, 而且聽得進去道理。

4、“我不要打針, 我怕!”──抓住挫折帶來的機會

柏拉圖說過:“對一個孩子最殘酷的待遇, 莫過于讓他‘心想事成’。 ”

一些父母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低估了孩子的承受力, 他們覺得孩子太軟弱了, 根本無法對付生活中的現實。 這種態度逐漸會使孩子形成對自己的錯誤認識, 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對付一切。

5、洛克菲勒的家規──獎勵常常比懲罰更有效

Advertisiment

不幸的是, 很多父母本能地不愿使用獎勵的方法, 可能他們把獎勵看成了“溺愛”或者“賄賂”。

“獎勵”這種最成功的教育手段之一, 因為一種觀念上的誤解而被大大忽視了。

單親家庭教育子女3守則 入園前, 訓練寶寶自理 4歲-4歲半的智力測試

寶寶該不該上學前班 與寶寶手語交流更快樂 智慧父母打造獨立小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