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幼兒多說自信的語言,
對幼兒的心理發展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具體表現如下:
1.可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
經常誘導幼兒多說充滿自信的語言。
如:孩子病了,
誘導孩子說“我自己能疊好衣服”或“穿好衣服”;上攀登架時鼓勵孩子說“我一定能攀到最上面”等。
在長時間的誘導培養下,
孩子便會養成用自信的語言、自信的口氣說話的習慣,
在自信的語言調節與監督下,
孩子便會形成自信的行為習慣與心理活動方式,
使自信心得以培養與提高。
2.可提高幼兒的競爭意識。
教師與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Advertisiment
鼓勵孩子說充滿自信的語言,
很容易在班裡或家庭形成競爭的氣氛。
如上體育或講故事比賽前,
先問一問孩子們誰想得第一名。
孩子們會紛紛回答說:“我能得第一名”、“第一名一定是我的”等。
這樣便會立刻形成競爭的氣氛。
若能經常這樣做,
使孩子長期處於競爭的環境中,
在這種氣氛的影響與薰陶下,
孩子的競爭意識便會在不斷運用自信語言來支配、調節自己的行為。
3.可提高幼兒的目的性與責任感。
自信語言的說出,
不僅需要對個人能力與行為等有充分的認識與瞭解,
而且要求對所進行的活動具有明確的目的,
具有對自己言行負責的態度。
如有位母親最初讓5歲的孩子上街買油、鹽、醬、醋時,
孩子總說自己不會或不敢去買。
Advertisiment
即便勉強答應去買,
不是貪玩丟了錢或瓶子,
就是錯把醬油買成了醋,
使人哭笑不得。
後來,
她改變了方法,
在交給孩子任務時,
總要想辦法鼓足孩子的勇氣,
誘導孩子做出愉快而自信的回答,
這樣做後,
孩子為了不使自己失言,
每次都能主動地瞭解、牢記交給的任務,
在明確目的基礎上,
自覺地支配、調節自己的行動,
認真、盡力地完成任務。
教師與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
若能根據孩子的特點,
鼓勵孩子多說自信的語言,
及時指導,
提醒孩子明確活動的目的,
使孩子的語言行為一致化,
多次反復之後,
孩子行為的目的性與責任感就會明顯提高。
4.可促進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
自信的語言,
往往是在考慮自己的能力特點與對方或他人對比的情況下說出的,
Advertisiment
也是自我主張、獨立能力的表示,
自尊與榮譽感的需要。
幼兒期的孩子由於自我意識能力較差,
對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與特點往往估計不足,
常常出現語言過高與不符合實際的現象。
如看到別的小朋友攀上了攀登架,
就會很自信地告訴別人自己也能攀到最頂上;看到別的小朋友畫了一隻漂亮的蝴蝶,
就滿有把握地說自己畫得會比他更好……。
孩子這些自信的語言,
雖然往往不符合實際,
嘴高手低,
但是在實現自己語言的活動過程中,
卻往往能使孩子更好地瞭解自己、認識自己,
在成人的指導下,
孩子便會更加符合實際。
同時,
自我意識水準的發展,
對幼兒自信語言的發展也有一定的調節與促進作用,
Advertisiment
能使幼兒的自信語言更加果斷與堅定。
另外,
鼓勵幼兒多說自信的語言,
對幼兒個性的發展、意志品質的培養、思維與想像等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