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長怎樣用非語言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時,家長除了有意識地用語言與孩子交往,或傳授知識,或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外,另一種則是自覺或不自覺地以目光、表情、服飾、姿態等非語言行為與孩子交往。這種非語言行為既能表露一個人的意志、性格和...
2011-02-19 -
行為胎教:一種無聲的語言
1 行為也是一種語言,只不過它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孕婦的行為通過信息傳遞可以影響到胎兒。 我國古人在這方面就早有論述,古人認為,胎兒在母體內就應該接受母親言行的感化,因此要求婦女在懷胎時就應該清心養...
2011-03-02 -
母親的性格、語言和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有一天,一位身為大學教師的朋友跟我聊起他那上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夫妻兩個都是博士,朋友的妻子還是“海龜”,可兒子的成績是班級倒數第一,他問我為什麼,我說主要你的夫人太能幹了。他還以為是開玩笑呢,認為我...
2017-02-14 -
嬰幼兒的語言及行為發育表
語言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高級神經活動形式,也是巴甫洛夫所說的第二信號系統見表7。 表7 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語言及行為發育表 年齡 語言 環境適應及行為表現 初生 能啼哭 手心接觸木棍,因反向作用而緊張...
2017-02-15 -
教孩子非語言交流的小遊戲
心理學家經過一系列研究發現,在面對面的交流中,只有7%的內容是用語言說出來的,55%的內容是由非語言暗示的,如表情、姿勢、手勢、體態、眼神等;38%的內容由聲調表達。下面是幾個有效提高非語言交流能...
2017-02-15 -
教孩子非語言交流
心理學家經過一系列研究發現,在面對面的交流中,55%的情感內容是由非語言暗示的,比如面部表情、姿勢、手勢、體態、眼神等;38%的內容由聲調表達,只有7%的內容是用語言說出來的—— 讓孩子學會非...
2017-02-16 -
1~24個月寶寶認知、語言、社會行為能力成長表
眾所周知,家庭成員對幼兒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孩子總是靜悄悄地學習周圍人的言行舉止並作為最好的榜樣。家庭生活樂趣是陶冶孩子優秀品格和抵抗壞風氣毒害的最有效條件。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進行早教是十分有必要的...
2017-02-17 -
0-12月嬰兒的行為語言
嬰兒在學會說話以前,有著豐富多彩的體態語言,它包括面部表情和身體姿勢的變化。科學家們曾饒有興致地研究過數千名嬰兒,發現這些變化並非出於偶然,而是具有心理活動的意義。 孩子在1歲之內,有成千上萬...
2015-01-13 -
觀察孩子的言行,瞭解孩子行為的目的
早上,孩子們陸續來園了,玩大型玩具的孩子逐漸多了起來。我站在一側,關注著孩子們的活動。突然,南南跑過來向我“投訴”:“林老師,伊伊擋住滑梯,不讓我們爬上去玩。”我連忙走過去,只見伊伊站在滑梯頂上,兩...
2015-02-02 -
言語和語言失調兒童的心理及行為
有言語和語言失調問題的兒童通常在智力、學習成績和社會適應性行為能力諸方面都落後于正常兒童。他們的問題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在弱智、情感紊亂、肢體殘疾和學習障礙兒童中,有很大一部分有言語和語言失調...
2017-02-20 -
如何重視與孩子之間的非語言溝通
一位知名的教育專家曾說過這樣的話: “如果你會用愛的語言教育孩子,不如給孩子一個關愛的眼神;如果你會用關愛的眼神教育孩子,不如給孩子一個愛的微笑;如果你會用愛的微笑教育孩子,不如給孩子一個愛的擁抱...
2017-02-20 -
寶寶語言特徵及行為發展
1歲半的孩子開始認真地學習語言,翻書,選看圖畫,能夠叫出一些簡單物品的名稱,能夠指出方向,能夠說4~5個詞彙連在一起的句子,會有目的的說“再見”,能夠按照要求指出眼睛、鼻子、頭髮等。 1歲半孩子的...
2015-01-09 -
讓你的孩子學會非語言交流
心理學家經過一系列研究發現,在面對面的交流中,55%的情感內容是由非語言暗示的,比如面部表情、姿勢、手勢、體態、眼神等;38%的內容由聲調表達,只有7%的內容是用語言說出來的— 讓孩子學會非語言...
2006-11-23 -
幼稚園教案:幼兒語言教育中的表述行為培養
表述行為是以一定的語言內容、語言形式以及語言運用方式表達和交流個人觀點的行為,是學前兒童語言學習和語言發展的主要表現之一。只有懂得表述的作用,願意向別人表達自己的見解,並且具備表述能力的人,才能真正...
2014-12-23 -
讓孩子學會非語言交流
心理學家經過一系列研究發現,在面對面的交流中,55%的情感內容是由非語言暗示的,比如面部表情、姿勢、手勢、體態、眼神等;38%的內容由聲調表達,只有7%的內容是用語言說出來的—— 讓孩子學會非語...
2006-12-04 -
用非語言行為教育孩子
所謂父母的言傳身教,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時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除有意識地用語言行為來教育孩子外,更應該注意用表情、目光、服飾、姿態等非語言行為來影響孩子。恰當地運用非語言行為,可以補充、加...
2007-09-25 -
0-12個月的嬰兒有哪些行為語言
嬰兒在學會說話以前,有著豐富多彩的體態語言,它包括面部表情和身體姿勢的變化。科學家們曾饒有興致地研究過數千名嬰兒,發現這些變化並非出於偶然,而是具有心理活動的意義。 孩子在1歲之內,有成千上萬...
2017-03-08 -
如何與新生寶寶進行非語言溝通
寶寶大約在出生1年後,才會開始有意義的口語溝通。在此之前,寶寶倚賴非語言的溝通方式來表達他的情感與想法的。除了以哭做為直接的溝通之外,身體語言如臉部的表情、手臂與腳的擺動都是。在此期間,你越瞭解他...
2017-03-10 -
用非語言行為與孩子溝通
教育孩子時,家長除了有意識地用語言與孩子交往,還可以通過目光、表情、服飾、姿態等非語言行為與孩子交往。家長的非語言行為可以補充、加強甚至代替語言溝通,同樣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目光的透視。目...
2017-03-14 -
行為語言可以透露孩子的心理反應
語言不一定是用嘴說的。也可以用行為表現出來。特別是對於幼兒來說,他們可能難以通過語言準確的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又或者他們不願意去表達自己的某些看法,但是行為是不會撒謊的。所以,瞭解孩子內心世界的最好方...
2016-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