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誰該為孩子消逝的童年快樂買單

現在雖然父母的文化素質越來越高了,但很多家長仍然還是會受到環境的影響。看見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怎麼樣了,就會對自己的孩子有所要求。3到6歲的孩子唯一的任務就是遊戲,而誰家的孩子真正的做到了呢?那麼誰該為孩子消逝的童年快樂買單?

剛剛過去的六一兒童節,到處都是為孩子們準備的娛樂節目、遊戲、戲劇,到處都是孩子,但在往常的雙休日,卻很少能夠看到這樣到處都是孩子的場景。就像世界著名媒體文化研究者尼爾波茲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描述的那樣:在文化傳播中,童年作為一個社會結構已經難以為繼,並且實際上已經沒有意義。

幼稚園的創始人、德國的福祿貝爾1837年時就說,3到6歲的孩子應該是沒有書本的學校,唯一的任務就是遊戲。但現在,3到6歲的孩子在到處參加培訓班,到處都是焦慮地一心想要“幫助”孩子長大的父母。

不久前我去一所幼稚園為大班的孩子進行幼小銜接教育。老師讓孩子們畫即將成為小學生的自己。結果70%的孩子畫了不快樂的畫,主題包括:我上課遲到怎麼辦?被老師罰站怎麼辦?老師很凶怎麼辦?我上課和同學聊天被老師批評怎麼辦?我不會回答問題怎麼辦?……只有一個孩子說,小學了我可以寫作業,很開心!放學時,老師就問這孩子的家長是如何與孩子交流的。家長說她常常對孩子說,終於盼到你可以背著書包進學校,媽媽等這一天很久了,說明你長大了要成為小學生了。和幼稚園的小朋友每天回家工作就不一樣了,他們搭積木,而你會在自己的本子上搭積木,你去架構所有的思想,讓老師瞭解你、知道你掌握了多少。孩子覺得,這麼好的事情為什麼我不要寫作業?可見,低齡孩子的快樂與否很大程度上與父母有關。

知道了誰該為孩子消逝的童年快樂買單,所以在孩子3到6歲的時候,我們不要強加太多的要求給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活得很累。母嬰專家建議,父母們要把孩子的時光還給孩子,試著跟隨孩子一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