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間圈養:廁所成孩子樂園
家長們對於育兒都十分重視,對於孩子的學習更是嚴加管教,但最近洋洋媽和不少家長卻遇到了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孩子上課期間頻繁上廁所,到底是怎麼回事?為安全學校圈養,此法到底可不可行?
為安全學校圈養 廁所成孩子玩耍場地
這個學期,洋洋升入二年級,“整個一年級,他一直被老師投訴課間頻繁上廁所。”洋洋媽很無奈地說,孩子的學校,課間和午休時間都不允許孩子去操場玩。而洋洋所在的班級甚至不允許出教室,為了出去透透氣,孩子唯一的藉口就是上廁所。
記者採訪發現,出於安全考慮,很多小學課間和午間對孩子進行“圈養”。不准出教室是最為嚴格的,更普遍的情況是,只能在教室和走廊活動,但不能嬉鬧、奔跑、喧嘩。於是,不能去操場自由玩耍的孩子,成了“廁所愛好者”,他們躲在廁所裡,推門、打鬧、看課外書、玩拖把,甚至拖地。
洋洋並非個案,在記者採訪的家長中,“課間上廁所”的話題引起很多人的共鳴。幾位男生家長都有被老師投訴孩子頻繁以上廁所為名出去兜的經歷,說到這個都哭笑不得。一位學生媽媽說:“我家兒子也是"廁所愛好者",經常在廁所裡蹲半個小時才出來,看課外書,玩膠棉拖把。”還有一位家長說,孩子被老師投訴後,問孩子在廁所幹什麼,孩子回答說“拖地”。
“管得緊,就是怕出意外啊!現在有的家長,對孩子一點點意外反應都很大。”某學校相關負責人說,有一次,一個學生不小心把手弄破了,家長發現後,孩子撒謊說是被教室裡的什麼東西劃破的。於是第二天,這位家長跑到學校,在教室裡用手把桌子、凳子都摸了一遍。”這一幕讓老師心有餘悸,“如果孩子的手真是被教室裡的東西劃破,那家長還不來找學校算帳啊?學校壓力多大啊!”
該負責人還提到,即使學生是在學校裡自己走路摔一跤,摔斷了腿,如果家長找到學校來,從法律上來講,學校也可能要承擔公平責任。“鑒於此,你說學校不管理,不抓安全,能行嗎?報紙上這樣的案例很多的。所以,學校對學生的安全教育特別重視,課間和午間抓得特別緊,如果學生奔跑被執勤老師看見,要扣班級的行為規範分。”
華東師大心理諮詢專家陳默也認為,在一定程度上來看,是家長給這個問題造成了兩難。“有部分家長認為,我的孩子在學校裡,學校就要負起一切責任。不管這個問題是如何發生的,只要是在學校發生的,那麼學校就要負全責。一所學校有幾百個孩子,這個責任怎麼承擔?”陳默說,一起追逐、打鬧是小孩的正常表現,如果家長不能接受孩子出現任何意外,唯一的辦法就是圈住孩子。他建議,在解決學校“圈養”的問題上,家委會應該發揮作用。“家委會可以聽取家長的意見,少數服從多數,得出一個結論家長們到底想要什麼,形成一個書面的意見,這樣學校就好操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