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愛發脾氣 父母如何引導
一個2歲的小男孩正在玩積木,可當他嘗試了許多遍都沒有把一塊積木擺好時,他開始發脾氣,並把所有積木都推倒了,而且還開始哭泣。
為什麼會這樣?父母該怎麼辦?在回答問題前,父母需要先瞭解一下,嬰幼兒能否知道自己是誰。
曾有一個著名的實驗:人們在嬰兒的鼻子上偷偷地抹上一個紅點,然後讓他坐在鏡子前面,看他是否會碰觸他們的鼻子或試著抹掉這個紅點。
通常情況下,8個月大的嬰兒,很少注意到自己在鏡中的影像;而當他12個月大時,就似乎對看見紅點而感到吃驚,但不一定會試著碰觸自己的鼻子或試著抹掉紅點。
但多數嬰兒到17個月甚至24個月大時,他們就會做出反應。這說明他們已經意識到自己的獨立性,表現出明確的自我感。
所以,前面提到的2歲男孩之所以會發脾氣,說明他們有了自我感,而且能夠意識到自己缺乏能力去做一些對他而言相對困難的事情。
那麼,如果寶寶遇到這樣的情況,父母應該怎麼去引導呢?
“嗨寶寶”認為,無論是把寶寶抱過來安撫而不讓他繼續下去,還是直接由父母替代完成,或者任由他發脾氣並要求他繼續下去,都不是正確的方法。
父母應該時刻關注寶寶玩玩具的狀態,如果在他能力範圍內能夠做好的事,就不要去打擾他;而一旦發現他在完成某項事時,遇到了困難,應該給予必要的幫助,但並非替代他去完成,而是誘導他降低難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比如,如果他擺某塊積木遇到困難,那麼父母可以幫助他完成,同時與他進行分工,讓他去完成自己能夠完成的積木擺放。
因此,“嗨寶寶”尤其強調,父母一定要按照自己寶寶的自然成長規律,去為他創造更多自由發展的環境。雖然,多數寶寶大體成長規律相同,但彼此間的差異仍很明顯。
如果父母在培養寶寶認知能力、身體技能等方面,總是用平均標準或以其他孩子為標準進行要求的話,就可能對寶寶的心理成長造成傷害。
“嗨寶寶”曾經介紹過的蒙台梭利的一次觀察,一個4歲的小女孩在玩玩具,竟然將簡單重複的動作進行47次,以至於周圍發現的一切事都沒有干擾到她。
這充分說明,當孩子自我覺知開始發展後,當他們能夠開始知道自己是誰後,他們也逐漸在瞭解自己的能力。如果按照自我的成長規律發展,在沒有成人干擾的情況下,他們會更加專注,成長速度會更快。 (據搜狐母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