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寶寶便秘了該怎麼辦

養生之道網導讀:

寶寶便秘了該怎麼辦呢?寶寶便秘是生活中常見的,若寶寶便秘不能及時得到治療,會引起其他更嚴重的病症。那麼寶寶便秘了該怎麼辦呢?下面養生之道網為您介紹有關知識。

一、寶寶便秘了該怎麼辦

便秘反復出現,易引起營養不良、肛裂、痔瘡和直腸脫垂,故應爭取早期治療、早期預防。

1、改變飲食結構:主張母乳餵養,乳母應注意飲食均衡,不宜過食高蛋白食物,如雞蛋、牛肉、蝦、蟹等,應盡可能多吃青菜和水果。母乳餵養的嬰兒出現便秘時,可另加潤腸食物,如加糖的菜汁、橘子汁、蜜糖水、甜煉奶等。

2、人工餵養兒易發生便秘,可適當減少牛奶的喂入量,添加輔食,如牛奶中加糖,餵食蜂蜜、梨汁、橙汁、番茄汁、菜汁等,以刺激腸蠕動,促進排便。幼兒可多進食蔬菜、水果、粗糧、番薯等。

3、對營養不良的患兒應加強營養,增強體力,使腹壁和腸壁增厚,張力增加,從而改善便秘的症狀。

4、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建議小兒要做到每天排便一次,最好是在每天晚餐後排便。非不得已的情況下,不輕易更改排便時間,不隨意減少排便次數。對於便秘患兒,便前可先讓其做下蹲動作,增加腹壓,或順時鐘方向按摩腹部,促進腸管蠕動,達到排便的目的。

5、中藥對小兒便秘具有良好的效果,中醫認為,本病為胃腸結熱、津虧腸燥而致,治宜滋陰清熱、潤腸通便為原則,可用火麻仁、瓜蔞仁、牛膝、知母、玄參各10克(嬰兒酌減),煎水飲用以治便秘。

6、忌食辛辣燥熱之品,如薑醋蛋、辣椒、羊肉等,飲食宜清淡,可多食用雪梨煲豬胰湯、胡蘿蔔馬蹄煲脊骨湯、菜幹煲脊骨湯、節瓜煲脊骨湯、番薯糖水等。

二、寶寶便秘的原因

1、飲食不足

當寶寶進食量減少時,腸胃消化食物後液體吸收的殘渣變少,導致排泄物減少且大便的中的水分也會變少。當奶水中的糖分少於寶寶的所需量,會減緩腸胃蠕動,使排泄物乾燥。長時間的飲食不足會導致孩子出現營養不良的症狀,孩子的腹肌和腸肌的伸縮能力因此減弱。當情況嚴重至腹肌和腸肌萎縮,會加重便秘的症狀。

2、飲食不當

大便的性質反映所用食物的性質。當碳水化合物的量不能滿足人體的需求,就算蛋白質是處於充足的情況,腸道菌群也會產生變化,導致發酵變少,使排泄物呈鹼性,且乾燥。當碳水化合物的數量過多,腸道菌群的變動增加了腸道發酵,產生的過量酸使排泄物呈酸性,且質軟,孩子排泄的次數便會增多。健康的大便是食物中充足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作用。若飲食中鈣化酪蛋白含量較多,會產生大量皂鈣,皂鈣不易被溶解而混雜在排泄物中,從而使排泄物的量增多且不易排泄。碳水化合物含量充足的食物中,穀類食物不易引起便秘。孩子偏食,喜歡吃肉,少食或不食含有纖維素的食物比如蔬菜類,也容易引起便秘。

3、腸道功能失常

作息不正常、不按時排泄等,都是常見的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寶寶在上學前沒有固定如廁時間,導致上課時想排便,但又不方便去解決,就使很多孩子憋著大便上課,這也會導致寶寶便秘。常服用瀉藥,缺乏體育鍛煉,或是有慢性疾病(如佝僂病、高鈣血病、先天性肌無力等)都會使腸肌無力、功能失常從而引起便秘。交感神經功能失常、腹肌失常或麻痹也會導致該病,但是這些可以通過服用抗膽鹼能藥物、抗酸劑、利尿劑等,來促進腸胃蠕動,從而減緩便秘症狀。

腸道菌群的失衡也會導致便秘。腸道菌群分別是有益菌、有害菌、中性菌。當有害菌的數量過多,會導致孩子出現便秘或是水土不服等症狀。這時可以通過補充足量的益生菌,從根本上改善便秘症狀。

4、體格生理異常

肛門肌肉撕裂、肛門狹窄等都會導致該症,小朋友應及時檢查肛門、會陰部和下部脊椎。如果孩子的家族中有便秘的病史,那麼孩子也有可能遺傳該病症。

5、奶粉配方不當

母乳與傳統配方奶粉都含有脂肪酸,但是兩者卻有本質不同。配方奶粉易使孩子體內產生不溶物,即奶粉中的脂肪酸遇到了礦物質而產生的反應物,這不僅導致小朋友難以順利排便,還會減少礦物質的吸收量。寶寶便秘是因為奶粉中的脂肪酸生成沉澱物,而不是“上火”。益生菌和水蘇糖可以中和腸道的鹼性,並使其酸化,溶解沉澱物,緩解便秘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