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嬰幼稚教育:家長要根據寶寶特點不同進行

嬰幼兒時期是人類大腦皮層對外界事物感知最為敏感的一個時期,這個時期如果能充分調動嬰幼兒的感官,那麼對於孩子的智力開發有極大的好處,那麼在這樣的條件下,應該進行怎樣的嬰幼稚教育呢?

嬰幼兒早期教育已成為當前刻不容緩的一件大事,它關係到人類素質的提高,性格的培養,智慧潛能的挖掘,社會的進步。因此,必須採取科學的措施,實施生動活潑的引導方法,因勢利導,循序漸進,激發他們的興趣。

在玩中教,在玩中學,讓嬰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使嬰幼兒經常保持良好的情緒,保護和尊重他們的好奇心。從具體措施上講,父母可根據嬰幼兒生理特點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固定作息

從生理角度上考慮,要使大腦處於最佳的狀態,供給嬰幼兒充足的氧氣,讓嬰幼兒在寬敞明亮的空氣新鮮的環境裡生長。嬰幼兒大腦在生長發育中,需氧量很大,約占全身需氧量的二分之一。

為了保證大腦功能充分發揮,應培養嬰幼兒較為固定的作息時間,使體內生物鐘呈週期性和規律性的運轉,節約大腦能量,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提高睡眠和生活的品質,並應保證嬰幼兒有一定的主食量,以促使血中有足夠的葡萄糖含量供給大腦,保證大腦能量消耗。

訓練感官

充分調動和訓練感覺器官,讓紛繁的感受刺激腦細胞的生長發育,促進腦細胞的樹突和軸突的繁茂生長。如讓嬰兒多看各種物體的顏色、形狀、大小;用嗅覺去聞各種氣味,刺激嗅覺細胞發育;用舌頭品嘗各種味道,刺激味覺細胞發育。

用手撫摸嬰兒的皮膚等等。通過觸覺、溫覺、冷覺及質地的軟硬來促進感覺中樞神經細胞的發育。手腳是全身器官的縮影,按摩手腳除了能促進感覺神經末梢的發育以及手腳的靈活性外,從傳導作用上說,也就等於按摩了全身並對促進全身的發育起到保健醫療作用。

多做運動

儘量引導嬰幼兒做各種運動,多使用左眼、左耳、左手、左腳,發揮其功能,促進右腦的發育。由簡單到複雜的運動,由被動到主動的運動,要有意識地激發嬰幼兒早用手抓、握、捏、扔、接、拍及跑、跳等各種運動,尤其是要訓練其手腳的精細動作,促進小腦發育和平衡。

接觸環境

多到人群中去,多接觸外部環境,感受大自然,去認識各種事物,如汽車、建築等。接觸豐富多彩的景色,充實精神生活,鍛煉嬰幼兒的觀察力,培養他們的娛樂性和趣味性。

語言教育

儘早地對嬰幼兒進行形象化的語言教育,使嬰幼兒用完整的語句表達意思,較早地開發孩子對語言的感知力和接受力。尤其是在與孩子交往中,要通過生動、新穎、形象的話語,促進他們的理解、記憶,萌發出形象聯想,並調動出自由天真的幻想。

音樂細胞

儘早地促使嬰幼兒音樂細胞的產生。音樂細胞的培養可促使右腦的活躍,形象思維的聯想,創造潛能的開發。長期受音樂感染和薰陶的兒童會心平氣和、情緒穩定而思想活躍、熱情活潑、興趣廣泛,並能較好地促使注意力集中,提高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