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新生寶寶養護須知】新生兒的心理衛生

養生之道網導讀:

新生寶寶養護須知,家長你知多少。剛生下來的寶寶不僅要關注其身體狀況,孩子的心裡情況也不容忽視!小編在這裡為大家科普新生寶寶養護須知。

新生兒出生後就已有了感知覺,如能聽到聲音、能看見色彩鮮豔的玩具和人的臉譜,並能隨聲音、人的臉而轉頭,新生兒的味覺、皮膚的觸覺也很敏感,因此,對新生兒應結合日常生活護理,進行心理護理,儘早建立起母嬰之間的依戀關係,這對新生兒今後的身心發展都有很大的好處。

據新生寶寶期簡單的條件反射建立和最初心理現象形成的特徵,對新生寶寶的心理衛生要重視以下幾點:

媽媽是第一任啟蒙老師

要對新出生的嬰兒多給予撫愛,及早訓練與建立新生寶寶主動尋找食物的條件反射。在每次餵奶時要用親切溫柔的話語對他說:“寶寶醒醒吧,該吃奶了,媽咪已經來了。”儘管嬰兒不懂這些話,但這種語言的刺激,對嬰兒條件反射的建立幫助極大。還要有意識地把乳☆禁☆頭先放在嬰兒的臉上,刺激嬰兒的感覺,然後再逐漸接近他的嘴,為嬰兒提供更多的尋找乳☆禁☆頭的學習機會。

要注意定時、按程式餵奶,使嬰兒及早建立起媽媽的聲音和吸吮乳汁之間的聯繫,形成條件反射。這種條件反射的建立,屬於最初的智力開發內容,對促進心理現象的萌發和心理活動的發展都有幫助。

給予嬰兒周到的護理

如按時餵奶,按時換尿布,根據天氣變化注意保暖,使嬰兒獲的生理上最大限度的滿足與需要,經常處於舒適感所帶來的愉快情緒的反應狀態。這種愉快的情緒反應,有利於促使良好的心理品質的發展與形成。

相反,如果護理不周,嬰兒常因饑餓、尿布潮濕等給予的不舒適而處於持續的啼哭和不愉快的情緒反應,會不利於嬰兒心理的健康發展。在正常情況下,嬰兒有時也會出現無原因的啼哭,或想讓媽媽[或他人]抱一抱、搖一搖。嬰兒啼哭時放開喉嚨,手舞足蹈,這對鍛煉肺活量[肺功能]以及達到全身運動都有良好的作用。如果嬰兒出生後數月,既沒有饑餓、不適的不愉快情緒,也沒有吃飽、穿暖後由舒適所帶來的愉快情緒反應,也從不啼哭,這可能是不正常的現象。

媽媽的撫愛,應從嬰兒出生後即開始

通過與嬰兒身體皮膚的直接接觸,對促進嬰兒皮膚感覺的形成及心理健康發展都會起到積極作用。

為嬰兒佈置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母乳餵養,給予豐富的營養、充足的睡眠等,對嬰兒的腦發育是有好處的。腦是人心理活動的基礎,因此,促使良好的腦發育是心理活動健康發展的首要前提。

怎樣進行新生兒的心理護理?其實只要有心,是很容易做到的,例如,在給新生兒餵奶、洗澡、換尿布時,母親要“告訴”新生兒你現在在做什麽,如“寶寶,我給你餵奶了,你要好好地吃。”、“寶寶,我們現在要洗澡了”、“洗的乾乾淨淨的,多舒服呀!”、“換換尿布,你就舒服了!”等,當然新生兒不可能聽懂這些話,但這許多聲音產生的刺激可使新生兒很快熟悉媽媽的聲音,對新生兒的聽覺也是一個刺激,促進聽力發展。

除此之外,還可經常和新生兒進行目光交流,當你發現新生兒在注視你的時候,你可以和他說話,引起他的注意,他會非常高興。換尿布時,可輕輕撫摸他的皮膚,這種皮膚的接觸,對新生兒是一個極大的安慰,對母親產生親切感、安全感,所以在新生兒剛出生,臍帶結紮後,在醫務人員的幫助下,將新生兒抱給母親,趴再母親胸腹部上,使他們進行密切的皮膚接觸,不僅有利於母嬰之間的感情交流,也利於母親體內的催乳素的分泌,使乳汁儘早地分泌,對保證嬰兒有足夠的乳汁打下基礎。

在新生兒清醒時,可逗他笑,給他一些色彩鮮豔的、會轉動的玩具看,對新生兒的心理發展都有好處,那種認為“新生兒什麽也不知道”的看法是錯誤的,應當避免。

新生兒,在許多人看來只會吃奶。睡覺和哭鬧,似乎談不上有什麼心理活動。但實際上,他們具有很強的心理反應的發展潛力,在後天環境刺激下能夠產生心理活動。

新生兒在母體內就發育形成了視、聽、嗅、觸摸覺等多種感覺器官,並且具備了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的神經通路,可以進行無條件反射。比如,當母親把乳☆禁☆頭放入新生兒口中時,新生兒的嘴立即就會做吸吮動作;當他的鼻孔受刺激時,就會打噴嚏;當抓撓他的小腳心時,他還會縮腳,雙手雙腳亂蹬。

這都說明新生兒具有對外部世界的反應能力,但這種能力是遺傳而來的、與人類生存相聯繫的、固定的本能行為。在此基礎上,兒童與環境會建立新的更複雜的聯繫,進行簡單的學習。出生10天左右,在母親抱起嬰兒準備餵奶時,只要一做出要餵奶的姿勢,不等乳☆禁☆頭放到寶寶口中,他的口就會做吸吮動作。

這就說明嬰兒在多次吃奶後得出經驗,學會了把餵奶姿勢與吸吮乳汁的動作直接聯繫起來。這種條件反射就是新生兒心理發生的標誌,也就是嬰兒學習活動的開端。

在這種條件反射形成之前,新生兒的腦機能還處於比較低級的水準,許多先天條件反射是在中腦進行的。出生後幾天的新生兒,其大腦雖然在結構上已初具成人的腦的規模,但腦的重量、容積,尤其是腦的機能還遠遠不夠發達,不容易在大腦皮層上形成比較穩定的優勢興奮中心,因此不能夠建立刺激與反應的暫時聯繫。

新生兒的成長不僅僅在身體,家長也要非常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