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嬰幼兒心理養護】嬰幼兒心理護理

養生之道網導讀:

瞭解嬰幼兒心理養護對寶媽極為重要,那麼如何瞭解嬰幼兒心理養護?瞭解嬰幼兒心理養護並不困難。

嬰幼兒心理養護

許多家長都認為未滿周歲的嬰幼兒什麼都不懂,給他吃飽睡好就足夠了。其實,嬰幼兒在長身體的同時,情感和心理等方面同樣也在飛速成長。周歲前是孩子成長的輝煌期,同時也是脆弱期,如果心理養護不當,很容易使孩子將來在性格、心理上出現問題。

對孩子來說,親情是天然的和諧劑、營養素和定心丸,母愛更是能促進嬰幼兒健康地生長。孩子自出生後,就不斷接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和刺激,形成條件反射,這標誌著其心理活動的萌芽和發展。此時,嬰幼兒迫切需要感情上的親近和身體上的愛☆禁☆撫,母親應多給孩子必要的愛☆禁☆撫和情感依託,如皮膚、身體接觸、撫摸等,這對嬰幼兒心理發育有很大幫助。嬰幼兒長久地處在自己熟知的母親身邊,就能避免產生害怕的情緒,繼而避免出現易哭鬧等情緒障礙。

家長要多給孩子動作、行為發育的幫助和訓練,促使孩子逐步適應環境和外界刺激。一些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剛出生時,和成人離家一樣有戀巢心理。因此,要在一定時期內延續子宮時代的環境和習慣,如抱孩子時將他的頭擱在媽媽心臟處,讓他能聽到媽媽熟悉的心跳。

為了鍛煉孩子承受外界刺激的能力,還可以幫他做些輕柔的運動,緩解肌肉緊張,如抬頭、翻身、站立、四肢伸展等。這些是為了避免孩子因環境的突然改變而產生心理不適應。當然,這些訓練應逐步加強,而不是給予“突襲”。

為培養嬰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家長在護理期間多逗孩子,說說話,唱唱兒歌,傳達自己輕鬆愉快的心情,既能增進孩子聽力,又可培養其樂觀情緒。

另外,家長還要有意識地對嬰幼兒進行早期智力開發,這有利於輔助孩子心理成長。

一位母親說,在她的孩子6個月左右時,她每天都定時翻看色彩鮮豔的兒童讀物,在她講述書中內容時,孩了聽得很專注。有一次,她翻書略作停頓,孩子竟表現出煩躁、欲哭等情緒,直到她重新開始翻閱,孩子才安定下來,結果這個孩子長大後不僅愛看書,學習也頗自覺。

這說明孩子小時候的習慣對未來的學習方式有著很大的影響。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在嬰幼兒逐漸對周圍世界有所認識後,家庭氣氛也會對孩子的心理成長帶來一些影響。因此,保持親情間和諧、愉悅、輕鬆,對孩子先天稟賦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心理養護得當的嬰幼兒一般不認生,也不愛無故哭鬧,並能很快適應陌生環境,表現活潑機靈。但心理養護的成功並不意味著家長從此可以高枕無憂,因為孩子的心理成長和身體成長一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家長長期的精神投入。

不過,家長也不要因怕造成心理負面效應而對孩子過分溺愛,因為溺愛常常是導致“問題孩子”出現的重要原因。

總之,家長不要認為“吃奶的孩子不懂事”,忽略嬰幼兒的心理養護。“望子成龍”的巨大工程,在“龍”出世的那一刻,就該破土動工了。

新生兒的心理護理

新生兒出生後就已有了感知覺,如能聽到聲音、能看見色彩鮮豔的玩具和人的臉譜,並能隨聲音、人的臉而轉頭,新生兒的味覺、皮膚的觸覺也很敏感,因此,對新生兒應結合日常生活護理,進行心理護理,儘早建立起母嬰之間的依戀關係,這對新生兒今後的身心發展都有很大的好處。

怎樣進行新生兒的心理護理?其實只要有心,是很容易做到的。

例如,在給新生兒餵奶、洗澡、換尿布時,母親要“告訴”新生兒你現在在做什麽,如“寶寶,我給你餵奶了,你要好好地吃。”、“寶寶,我們現在要洗澡了”、“洗的乾乾淨淨的,多舒服呀!”、“換換尿布,你就舒服了!”等,當然新生兒不可能聽懂這些話,但這許多聲音產生的刺激可使新生兒很快熟悉媽媽的聲音,對新生兒的聽覺也是一個刺激,促進聽力發展。

除此之外,還可經常和新生兒進行目光交流,當你發現新生兒在注視你的時候,你可以和他說話,引起他的注意,他會非常高興。

換尿布時,可輕輕撫摸他的皮膚,這種皮膚的接觸,對新生兒是一個極大的安慰,對母親產生親切感、安全感,所以在新生兒剛出生,臍帶結紮後,在醫務人員的幫助下,將新生兒抱給母親,趴再母親胸腹部上,使他們進行密切的皮膚接觸,不僅有利於母嬰之間的感情交流,也利於母親體內的催乳素的分泌,使乳汁儘早地分泌,對保證嬰兒有足夠的乳汁打下基礎。

在新生兒清醒時,可逗他笑,給他一些色彩鮮豔的、會轉動的玩具看,對新生兒的心理發展都有好處,那種認為“新生兒什麽也不知道”的看法是錯誤的,應當避免。

細心呵護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