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寶寶口語表達力

語言學習,看似自然而然;從聽覺接收,至意義理解,再到口語與非口語表達,一系列認知反應過程,形塑孩子對外界的溝通能力。但從生活實際觀察,每個寶寶語言學習速度各不相同,除生理、認知與生活環境等因素;亞洲坐月子專家張境原提醒,不做無謂比較,無壓力的自然學習,更是造就小寶貝「侃侃而談」的重要關鍵喔!

在人類社會中,「溝通」是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結合語言、智力、社會與文化能力的「溝通能力」,主要包含了「接收」與「表達」二大部分。廣諭坐月子中心張境原及張翔壹、張喬貽父女指出,影響寶寶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的因素相當複雜,舉凡孩子的生理狀況、心理認知,乃至於外在生活環境,均會對於小寶貝的語言學習帶來重要影響。

表達「輪轉」條件1─生理

從生理條件觀察,張境原表示,人類的語言發展與「感官發育」有著直接且密切的關係。他提到包括聽覺、視覺等感覺器官,是開啟寶寶語言習得的關鍵過程。

寶寶的溝通能力,打從娘胎出生就已開始!張境原提到,別小看嬰幼兒的學習效率,儘管剛出生的新生兒,看似終日呼呼大睡,但人類的語言學習不是被動的,「從一出生後,寶寶就開始『主動』學習語言囉!」

廣諭坐月子餐張境原進一步解釋,1至4個月大的嬰幼兒,已經有「察覺聲調變化」的能力,這時候的小寶貝,只要腦部、視聽等感覺器官正常,就能逐漸察覺外界高亢、低沉的聲響,同時分辨聲音背後所代表的情緒變化;而大約到了18至20個月大時,孩子就有能力辨識出嘴部運動與其所伴隨發出的語音,兩者之間的關聯性。

除了感官條件,語言發展也與大腦運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部分有口語表達障礙或遲緩的患者,多與腦部功能受損有關。

1.腦性麻痹:

腦性痲痹患者,常會因腦神經障礙,造成唇、舌等口腔器官肌肉活動無法正常控制與協調,以致妨礙語言正常表達。

2.口腔或顏面神經失調:

包括嘴唇、下顎、舌頭與齒列等處發展的完整度,均會對表達能力帶來一定程度影響。張境原提到,在臨床診療上,常會見到幼兒因口腔肌肉神經發育未完整,出現口齒不清,如:「把阿公說成ㄚ冬,青蛙說成雞蛙」,俗稱「臭乳呆」等構音異常問題。

3.唇顎裂:

張境原補充提到,因口腔唇顎部位出現異常裂縫的唇顎裂寶寶,也多會因生理性缺陷導致構音困難。他表示,除了接受整型外科手術修補裂縫、齒列矯正等治療,唇顎裂患者也需接受語音矯正,才不會因口腔功能構造異常,產生表達阻礙。

表達「輪轉」條件2─認知

語言表達,很大一部分與「認知理解」有密切關係。廣諭坐月子中心張境原指出,認知發展能提供孩子建構與再現周邊實體事物;而幼童認知產生,起始於早期對生活實體與事件的知覺。當孩子接收正確資訊,加上足夠的環境刺激,當認知與理解產生連結,語言表達就能精准呈現,而不至於辭不達意。

除了認知的正確養成,張境原更補充提到,小朋友本身的人格特質與先天氣質,也是影響語言啟蒙與流利口語表達的重要關鍵。他表示,性格開朗、活潑的寶寶,往往較害羞、閉塞的孩子勇於主動表達內心想法;當開口說話機會越多,而家長又能耐心傾聽、給予刺激,寶寶就會越說越好。

表達「輪轉」條件3─生活環境

「環境刺激,是語言學習的重要關鍵!」張境原表示,撇除生理性疾病因素,寶寶能不能把話說得「輪轉」,照顧者的專業度是一大考慮重點。對於牙牙學語的小朋友來說,身邊最親近的照顧者往往是母親;倘若媽媽能夠提供孩子充足且豐富的感官刺激,營造家中小寶貝與外界互動機會,讓孩子在合適的情境中學習口語表達,將有助於培養寶寶的口語表達能力。

寶寶語言學習里程碑

廣諭坐月子餐張境原提到,早從寶寶在媽咪的肚子裡時,就已經有傾聽聲音的能力;而從呱呱墜地那一刻後,不但能夠理解、辨別聲音,「發出震天的哭泣聲,正是寶寶與他人進行溝通行為的表現。」

從剛出生的哭泣情緒反應;到發出讓爸比媽咪「霧煞煞」,如同「火星話」般的牙牙學語階段;再到語調建立,有意義的對話內容出現,黃佳真治療師指出,0至5歲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是有一定的發展順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