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男孩因不乖被拋棄在森林 做好孩子還是乖孩子?

養生之道網導讀:

乖巧的孩子更討人喜歡,這是教育中的普遍現象。但“自我控制”過度不利於孩子成長。

據報導,日前在一次全家徒步旅行活動中,一名7歲的日本男孩被父母留在常有熊出沒的森林後失蹤,目前搜救工作已經進入第三天。而拋棄孩子的原因竟是由於孩子朝其他車輛和行人扔石頭,父母很生氣,遂以此作為懲罰。先不說這對父母懲罰孩子的方式太過極端,孩子究竟要不要太乖,本身就是一個具有爭議的話題。很多人都喜歡乖孩子,因為他聽話、省心、不惹麻煩。可實際上,很多小時候很聽話的孩子,長大後反而容易出現心理問題,而且更脆弱。

有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乖孩子就像是蘋果,與之相對的熊孩子則像草莓,草莓出問題了,大都在表面很容易及時發現,而蘋果出了問題,很多都藏在裡面,外表卻依然光鮮。所以,乖孩子一旦受傷,則是內傷,而且傷情更嚴重。所以,父母更應該關注乖孩子的成長,而不是一味的因舒心而陶醉、因放心而忽視了乖孩子。

那麼,如何讓孩子成為“好孩子”,而不是“乖孩子”呢?心理專家建議抓住兩個關鍵期。

0~6歲是孩子個性形成的第一個關鍵時期,他們活潑好動,對一切都充滿好奇。父母如果鼓勵孩子去嘗試,並且對孩子的行為給予肯定,那麼孩子就會形成良好的性格。如果父母過於包辦,經常使用“不要”、“不行”、“你必須”等禁止性的語言,孩子的天性則會受到壓抑,變得順從、膽小、懦弱。

第二個時期就是青春期,在12~18歲。在這個時期,很多小時候很順從的孩子開始反抗父母和老師。所以,家長要轉變心態,把孩子的逆反看做是孩子成長的機會。從小事入手,有意識地讓孩子獨立處理一些事情。學會示弱,讓孩子有機會超越家長,慢慢地讓他承擔起責任。溝通時使用商量的語氣,要讓孩子體會到你的尊重,滿足他自我成長的需要。

另外,家長們不妨讓乖孩子沾點“熊氣”,可能會更好。